中國現代散文欣賞辭典·黃山小記
《黃山小記》:黃山在影片和山水畫中是靜靜的,仿佛天上仙境,好像總在什么遼遠而懸空的地方;可是身歷其境,你可以看到這里其實是生氣蓬勃的,萬物在這兒生長發展,是最現實而活躍的童話誕生的地方。
從每一條小徑走進去,陽光僅在樹葉的空隙中投射過來星星點點的光彩,兩旁的小花小草卻都擠到路邊來了;每一棵嫩芽和幼苗都在生長,無處不在使你注意:生命! 生命! 生命! 就在這些小路上,我相信許多人都觀看過香榧的萌芽,它伸展翡翠色的扇形,摸觸得到它是“活”的。新竹是幼輩中的強者,靜立一時,看著它往外鉆,撐開根上的筍衣,周身藍云云的。還罩著一層白絨,出落在人間,多么清新! 這里的奇花都開在高高的樹上,望春花、木蓮花,都能與罕見的玉蘭媲美,只是她們的壽命要長得多;最近發現的仙女花,生長在高峰流水的地方,她涓潔、清雅,穿著白紗似的晨裝,正像噴泉的姐妹。她早晨醒來,晚上睡著,如果你一天窺視著她,她是仙輩中最嬌弱的幼年了。還有嫩黃的“蘭香燈籠”——這是我們替她起的名字,先在低處看見她眼瞳似的小花,登高卻看到她放苞了,成了一串串的燈籠,在一片霧氣中,她亮晶晶的,在山谷里散發著一陣陣的蘭香味,仿佛真是在喜慶之中; 杜鵑花和高山玫瑰個兒矮些,但她們五光十色,異香撲鼻,人們也不難發現她們的存在。紫藍色的青春花,暗紅的燈籠花,也能攀山越嶺,四處叢生,她們是行人登高熱烈的鼓舞者。在這些植物的大家庭里,我認為還是葉子耐看而富有生氣,它們形狀各異,大小不一,有的纖巧,有的壯麗,有的是花是葉巧不能辨。葉子兼有紅黃紫綠各種不同顏色,就是通稱的綠葉,顏色也有深淺,萬綠叢中一層層地深或一層層地淺,深的蔥蔥郁郁,油綠欲滴,淺的仿佛玻璃似的透明,深淺相間,正構成林中幻麗的世界。這里的草也是有特色的,懸巖上掛著長須(龍須草),沸火燙過三遍的幼草還能復活(還魂草),有一種草,一百斤中可以煉出三斤銅來,還有仙雅的靈芝草,既然也長在這兒,不知可肯屈居為它們的同類? 黃山樹木中最有特色的要算松樹了,奇美挺秀,蔚然可觀,日沒中的萬松林,映在紙上是世上少有的奇妙的剪影。松樹大都長在石頭縫里,只要有一層塵土就能立腳,往往在斷崖絕壁的地方伸展著它們的枝翼,塑造了堅強不屈的形象?!坝退伞?、“異蘿松”、“麒麟松”、“鳳凰松”、“黑虎松”,都是松中之奇,蓮花峰前的“蒲團松”頂上,可圍坐七人對飲,這是多么有趣的事。
鳥兒是這個山林的主人,無論我登多少高(據估計有兩萬石級),總聽見它們在頭頂的樹林中歌唱,我不覺把它們當做我的引路人了。在這三四十里的山途中,我常常想起不知誰先在這奇峰峻嶺中種的樹,有一次偶爾得到了答復,原來就是這些小鳥的祖先,它們銜了種子飛來,又靠風兒做媒,就造成了林,這個傳說不會完全沒有道理吧。玉屏樓和散花精舍的招待員都是聽“神鴉”的報信為客人備茶的,相距頭十里,聰明的鴉兒卻能在一小時之內在這邊傳送了客來的消息,又飛到另一個地方去。夏天的黎明,我發現有一種鳥兒是能歌善舞的,它像銀燕似地自由飛翔,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我難以捉摸它靈活的舞姿,它的歌聲清脆嘹亮委婉動聽,是一支最親切的晨歌,從古人的黃山游記中我猜出它準是八音鳥或山樂鳥。在這里居住的動物最聰明的還是猴子,它們在細心觀察人們的生活,據說新四軍游擊隊在這山區活動的時候,看見它們抬過擔架,它們當中也有“醫生”。一個猴子躺下,就去找一個猴醫來,由它找些藥草給病猴吃。在深壑綠林之中,也有人看見過老虎、蟒蛇、野牛、羚羊出沒,有人明明看見過美麗的鹿群,至今還能描敘它們機警的眼睛。我們還在從始信峰回溫泉的途上小溪中捉到過十三條娃娃魚,它們古裝打扮,有些像《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書僮,頭上一面一個圓髻。一定還有許多我不知道的動物,古來號稱五百里的黃山,實在還有許多我們不能到達的地方,最好有個黃山勘探隊,去找一找猴子的王國和鹿群的家鄉以及各種動物的老窠。
從黃山發出最高音的是瀑布流泉。有名的 “人字瀑”、“九龍瀑”、“百丈瀑”并非常??梢钥吹剑羌庇赀^后,水自天上來,白龍驟下,風聲瀑聲,響徹天地之間,“帶得風聲入浙川”,正是它一路豪爽之氣。平時從密林里觀流泉,如絲如帶,繚繞林間,往往和飄泊的煙云結伴同行。路邊的溪流淙淙作響,有人隨口念道:“人在泉上過,水在腳邊流”,悠閑自得可以想見??墒撬^非靜物,有時如一斛①珍珠進發,有時如兩丈白緞飄舞,聲貌動人,樂于與行人對歌。溫泉出自朱砂,有時可以從水中捧出它的本色,但它匯聚成潭,特別在游泳池里,卻好像是翠玉色的,藍得發亮,像晴明的天空。
在獅子林清涼臺兩次看東方日出,第一次去遲了些,我只能為一片雄渾瑰麗的景色歡呼,內心漾溢著燃燒般的感情,第二次我才虔誠地默察它的出現。先是看到烏云鑲邊的衣裙,姍姍移動,然后太陽突然上升了,半圓形的,我不知道它有多大,它的光輝立即四射開來,隨著它的上升,它的顏色倏忽千變,朱紅、橙黃、淡紫……,它是如此燦爛、透明,在它的照耀下萬物為之增色,大地的一切也都蘇醒了,可是它自己卻在統體的光亮中逐漸隱著身子,和宇宙溶成一體。如果我不認識太陽,此時此景也會用這個稱號去稱贊它。云彩在這山區也是天然的景色,住在山上,清晨,白云常來作客,它在窗外徘徊,伸手可取,出外散步,就踏著云朵走來走去。有時它們迷漫一片使整個山區形成茫茫的海面,只留最高的峰尖,像大海中的點點島嶼,這就是黃山著名的云海奇景。我愛在傍晚看五彩的游云,它們扮成俠士仕女,騎龍跨鳳,有盛裝的車輿②隨行的樂隊,當他們列隊緩緩行進時,隔山望去,有時像海面進舟一般。在我腦子里許多美麗的童話,都是由這些游云想起來的。黃山號稱七十二峰,各有自己的名稱,什么蓮花峰、始信峰、天都峰、石筍峰……或象形或寓意各有其肖似③之處。峰上由怪石奇樹形成的“采蓮船”、“五女牧羊”、“猴子觀桃”、“喜鵲登梅”、“夢筆生花” 等等,勝過匠人巧手的安排。對那連綿不絕的峰部,我愿意遠遠地從低處看去,它們與松樹相接,映在天邊,黑白分明,真有錦繡的感覺。
漫游黃山,隨處可以歇腳,解放以后不僅 “云谷寺”、“半山寺”面目一新,同時保留了古剎④的風貌,但是比起前后山嶄新的建筑如 “觀瀑樓”、“黃山賓館”、“黃山療養院”、“巖音小筑”、“玉屏樓”、“北海賓館”管理處大樓和游泳池等,又都是小巫見大巫了。上山的路,休息的小亭子,跨溪的小橋,更今非昔比,過去使人視為畏途和冷落荒蕪的地方,現在卻像你的朋友似的在前面頻頻招手。這些建筑都有自己的光采,它新穎雄偉,使黃山的每一個角落都顯得生動起來。這里原是避暑圣地,酷暑時外面熱得難受,這里還是春天氣候。但也不妨春秋冬去,那里四季都是清新而豐美的公園。
古今多少詩人畫家描寫過黃山的異峰奇景,我是不敢媲美的,旅行家徐霞客⑤說過:“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我閱歷不深,只略能領會他豪邁的總評,登在這里的照片,我也只能證明它的真實而無法形容它的詩情畫意,看來我的小記僅是為了補充我所見聞而畫中看不到的東西。
1957年12月為《安徽畫報》補白
1959年5月修改后作安徽《黃山》畫冊代序
(選自《前線的頌歌》,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
【賞析】
黃山雄偉奇峻的風姿和壓倒群山的磅礴氣勢,早已為歷代的文人雅士所反復吟詠,要與這么多的佳作美文媲美,那就必須在構思、選材上辟新徑、立新意、謀新篇。女作家菡子的《黃山小記》正是在這方面表現出了它的獨特之點。作者獨具匠心,緊緊抓住黃山的真諦——“富有生命”這一點,然后運用她那生花之筆,把花草樹木寫得生機勃勃,飛禽走獸寫得各具情態,日出彩云寫得奇異壯麗。作者按照不同的景物,從不同的側面把它們一一展開,層層渲染,然后盡情抒寫,使整篇散文充滿詩情畫意。
文章第一段把山水畫中的黃山和現實中的黃山作一比較,說明畫中的黃山雖美如“仙境”,但它是“靜靜的”,猶如鏡中花,水中月是觸摸不到的。你“身歷其境”后,就會感覺到它是“生氣蓬勃”的,它是“最現實而活躍的童話誕生的地方”,點出了黃山的“活”和“富有詩情畫意”。一下子就吸引了讀者。
文章從滿蘊生機的植物世界起筆,描繪黃山上的奇花異草和挺秀俊美的古松。從每一條小徑走進去,無處不充滿著: 生命! 生命! 生命! 在靜靜的小路上,小花小草都“擠”到路邊來了。一個“擠”字突出了花草的茂密興盛。游人在這兒可摸觸到“活”的香榧的萌芽;看到撐開筍衣往上鉆的新竹;遇見攀山越嶺的燈籠花和伸展自如的“迎客松”。一草一木,作者無不賦于它們以靈性,以生命。
“鳥兒是這個山林的主人”一句,筆觸過渡到了鮮活的動物王國。作者寫報信的“神鴉”、治病的“猴醫”,寫林中悅耳動聽的鳥聲,無不表現了動物世界的歡快和自由。
作者寫瀑布流泉,緊扣它的聲響和情態,同樣賦于它以人性。你看急雨過后的“九龍瀑”、“百丈瀑”是“一路豪爽之氣”,平時和煙云“結伴同行”、“悠閑自得”。
作者重彩濃墨,縱情抒懷日出的壯觀和云海的變幻。讀這幾段,你會仿佛穿行在黃山的高山密林中,撲面而來的是醉人的綠。那千姿百態的古松,那爭奇斗艷的百花,他們爭先恐后向你擠來,就像一批朝氣蓬勃的青年人。
最后寫黃山的新建筑和新面貌。著意點出新的樓,新的館,它們都有自己的光彩,它們新穎雄偉。正是這一批批崛起的新房新屋“使黃山每一角落都顯得生動起來”。畫龍點睛之筆,恰到好處。從黃山今昔的發展變化,窺見祖國的蒸蒸日上和日新月異的變化。菡子自稱是“忠誠的愛國主義者”,“太愛祖國,太愛新生活”。從這寄寓深情的描繪之中人們似乎觸摸到了她胸膛里跳動著的一顆赤子之心。
作者把自己的濃情寓于景物的描寫之中。她筆下的景物充滿生機,這和她豐富的想象與聯想,運用生動的比喻和擬人化的手法分不開。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進行描述。如寫花,主要是抓住它的色、香、形?!疤m香燈籠”低處看是“眼瞳似”的小花,登高看“成了一串串的燈籠”,在山谷里散發著“蘭香味”,仿佛是在“喜慶之中”;寫草,突出它的堅韌和珍貴,“像長須掛在懸崖上”; 寫葉,渲染它的顏色深淺,“深的蔥蔥郁郁,油綠欲滴。淺的仿佛玻璃似的透明”。
作者在文章中賦予客觀景物以人的情感和風韻、人的體態和裝飾。如寫仙女花“涓潔、清雅、穿著白紗似的晨裝”; 八音鳥的舞姿靈活,歌聲清脆; 路邊的溪流“聲貌動人,樂于與行人對歌”;傍晚的五彩游云“它們扮成俠士仕女,騎龍跨鳳,有盛裝的車輿,“隨行的樂隊”,真是好大的氣派!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文章最后以旅行家徐霞客的兩句詩收尾,增大了文章的容量,點明了題意,再一次使讀者獲得美的享受。
(沈其茜)
上一篇:現代散文欣賞·鷹之歌
下一篇:現代散文欣賞·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