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淚》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冷血生著,二十六回,宣統二年 (1910)上海校徑山房石印本。
書敘日本伊藤博文滅亡朝鮮的過程與朝鮮愛國志士奮起反抗為國捐軀的事跡。
該書中的主要人物自然就是伊藤博文。這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侵略者形象。他一就任日本宰相,就定下先行通商而后滅亡朝鮮的“國策”。為了實現這一“國策”,他可以說是陰謀、陽謀,雙管齊下。首先,他收買朝鮮民族的敗類,摧殘朝鮮的愛國力量,進而從中漁利。他派遣了一個麥田春,潛入朝鮮,以三千兩黃金收買了朝鮮現任宰相金宏集,一面從中挑拔離間,唆使朝鮮人去驅逐英法傳教士,引起緊張的國際關系,使朝鮮窮于應付;一面又把朝鮮的忠義之士,現任兵部尚書云在霄從京師排擠出去,以便金宏集與墮落腐化的監國李罡應更便于狼狽為奸,敗壞國事。這樣,伊藤博文自然更便于插手朝鮮事務,為日后滅亡朝鮮作好初步準備。不久,金宏集與李罡應被誅,伊藤博文馬上便物色了朝鮮外交大臣金玉均,進行更為緊密的勾結,并唆使金玉均大批捕殺朝鮮的愛國志士; 同時,還收買了親日派樸永孝,唆使他把愛國的閔后勒死于花園,并進而逼迫執政者李熙下臺,殺害閔后的親信寇儒臣全家十口;繼之,又削去云在霄兵權,而讓另一民族敗類李元用掌管。這樣一來,朝鮮內部的愛國力量大為削弱,而親日派大為加強,為他的吞并朝鮮作了進一步的準備。其次,他肇事生端,不斷挑起軍事沖突,并且步步升級,終于打敗了朝鮮以及朝鮮的保護國——中國的軍隊,以實力控制了朝鮮。初,他命令大山巖帶領一支船隊,故意不掛國旗,詭秘地駛入朝鮮的華陽灣,被朝鮮駐軍炮擊,傷了五六百人。他抓住這一事端,利誘加威脅,使金宏集與之訂了通商條約,使他可以借此而派遣大量人員,公開進入朝鮮,進行吞并朝鮮的種種罪惡活動。可以說,這就實現了他定下的 “國策” 的第一步。不久,通過他的走狗金宏集,又去收買守衛宮殿的飛虎營牛金忠,設計殺害以國王李熙為首的愛國志士,并許牛金忠于事成之后封為兵部尚書。牛金忠不愿做民族罪人,不肯干這種傷天害理之事。他激于愛國義憤,趁機襲擊了日本大使館。伊藤博文又抓住這一事端,大興所謂問罪之師,向朝鮮強索陪款五十萬兩銀子,并以保護使館為名,公然派遣駐兵兩千。因此,朝鮮親王李應藩請求保護國——中國出兵,打敗了日本兵。而伊藤博文,又借此要挾朝鮮,又強索賠款十三萬兩銀子。時隔不久,金有聲等組織“東學黨”,很快發展到數萬人。伊藤博文看到有機可乘,又直接指使金玉均打了進去,也任為該黨首領。金玉均又與朝鮮另一敗類李完用勾結,很快挑動東學黨“叛亂”,占領了泰仁、古埠、全州等地。這樣,李應藩又請求中國出兵平定“叛亂”,而伊藤博文趁機又派兵三千入朝。這次“叛亂”,很快平定了,而伊藤博文則縱容士兵橫行霸道,不斷蹂躪朝鮮百姓,還公然叫嚷,要改革朝鮮內政。朝鮮國王請中國出面交涉,毫不理睬。迫于無奈,中國派出海陸軍,準備向日本開戰,伊藤博文則出兵三十萬,打敗了中國,迫使簽訂了 “馬關條約”,割去了中國的臺灣、澎湖及遼東半島,外加賠償軍費二萬萬兩銀子,還得開重慶、沙市、杭州、蘇州等為商埠; 至于朝鮮,從此脫離中國,歸于日本“保護”。伊藤博文定的“國策”,基本實現了。再次,伊藤博文還制造種種借口,直接控制了朝鮮的行政、財政、審判等各種大權。他為了全面徹底地控制朝鮮,先在朝鮮建立統監府,自任統監; 還在朝鮮政府各種機構內安插日本人,在兵部、法部、財政局以及內宮、學、農、工等部都插入日本顧問; 他借逼戰爭賠款之機,由日本人直接監理財政,稅務、錢糧收入直接歸于日本手中; 又利用日本人吉田打死朝鮮人周忠周孝而被判刑一案,反咬朝鮮巡警不力,借此而由日本人充任巡警;又利用日本兵“強奸絕命”而判斬一案,反咬朝鮮審判不力,借此而由日本人來審判; 等等。伊藤博文終于奪取了朝鮮的各項權力,實際上達到了滅亡朝鮮的目的,他定的“國策”,終于徹底完成。但是,伊藤博文并不因此而滿足,他立即定下新的“國策”,要吞并中國的滿州。他立即以游歷為名,到中國滿州去察看民心、政治以及地形之類。就在他到達哈爾濱的時候,終于被炸彈炸死了。這自然是他始料所不及的; 但是,卻也從反面給人留下更多的教益: 象伊藤博文這樣的侵略者,不僅僅是老謀深算,陰險狠毒,而且,總是野心不足,貪得無厭的。本書,還塑造了一系列愛國英雄群象。
云在霄,朝鮮兵部尚書,雖然被伊藤博文勾結朝鮮內奸不斷地排擠打擊,但他抗敵愛國之心始終不改。他激于愛國義憤,終于毅然入京,殺掉樸永孝,除掉國賊,做了一件大快人心之事。他還關心培養下一代的愛國復仇志士。他的表侄玄重根來家,便請來著名愛國志士侯元首作家庭教師,對玄重根成長為著名英雄起了重大作用。
侯元首,是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他除了教育玄重根等年青一代,還通過說服教育,轉變了東學黨督統金有聲,使之改邪歸正,為朝鮮平定叛亂起了積極作用。為了抗戰救國,他組織了大批愛國志士留學美國,學習陸軍、醫學和機器等,以便富國強兵,報仇雪恥。他在國內積極辦報,自任主筆,努力啟發民智,宣揚愛國主義。他對伊藤博文這個侵略頭子恨之入骨,終于參與刺殺伊藤博文的行動; 因事未成,叛徒告密,他于逃避途中,中彈犧牲。
玄重根,是年青一代中愛國志士的代表性人物。他辭別老師侯元首,滿懷報仇雪恥之志去美國留學; 殊不料,剛剛回國便聽到老師為國捐軀的兇訊,他邀集愛國志士隆重祭奠了老師,便組織了愛國會,積極繼承老師遺志,投身于報仇雪恥工作。他得知伊藤博文去滿州的行蹤,便毅然決定去行刺,等候于哈爾濱,終于一舉而炸死這個惡貫滿盈的侵略頭子。他被捕后,押到奉天,“含笑受刑”、“神色不變”。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愛國青年形象。正如作者所贊頌的:“報國雄心盡宇宙,忠君正氣貫韓京; 于今皓月臨皓骨,普照千秋仰大名”。
此外,還有“愛國會”、“農夫雪恥會”、“婦女復仇會”等負責人如金洪疇、寇本良、寇本峰、云在岫以及劉福慶、周二娘等。他們領導了五十余萬愛國群眾,當日本人吞并朝鮮之日憤而起義,與日寇進行殊死搏斗,最后大批壯烈犧牲,集體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愛國之歌。
本書就是以伊藤博文滅亡朝鮮的過程作為中心線索,把有關的人事串連起來; 雖然,人多事繁,但是,頭緒清晰,層次分明。人們從伊藤博文侵略野心的實現和廣大朝鮮愛國英雄的犧牲中,很自然地要聯想到當時的中國,會思考作者在結尾處提出的問題:“未死的追古悲今空流淚,有何法能使咱國不能亡?”“眾明公思思高麗想想己,咱中國現在亦是難保全”。這,正是作者的創作意圖所在。
上一篇:《英烈傳》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蕉葉帕》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