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真后史》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方汝浩撰,十卷六十回,成于晚明。現存明崢霄館刊本。明刊本。此外,尚有清初復印本、清同治重刻本等。
本書是《禪真逸史》的續集,這部《后史》與 “前史”源流相接。書敘林澹然三高徒之一的正一五顯仁德普利真人薛舉,因生前殺戳太重,又無利物濟民之德,所以雖獲正果,但未列仙班,于是重降人世,托生于善良之士瞿天民家為子。生時車蓋大一片五色彩云覆于瞿家屋頂,經三晝夜方散,故小名取為五彩,官名叫琰。這時正當唐太宗末年至武則天以周代唐前后,天下動亂,百姓饑饉流離。瞿琰自幼得化為老僧的林澹然傳授劍法書符,便挾神技異術,抱拯溺扶危之志,征番討寇,誅鬼蕩魔,斬佞除奸,興利除害,為國為民創立了種種奇功異績。功成身退,巡行四方,遇昔年引導的老僧,點明前因。一日,瞿琰等聚于城樓。少頃,一片紅云飛來,瞿琰等跨入云端,縹縹緲緲從空而起。忽見那老僧也乘著一朵白云騰空而去,人們誦佛之聲振動山岳。
本書以瞿琰業跡為中心,主干分明,疏枝旁出,“只在三十年之間,做成了許多因果。”正是:“欲修紫府清虛教,還本儒宗禮義心。”清人劉廷璣《在園雜志》卷三《戲曲小說續書當禁》一文說: “外而 《禪真逸史》一書,《禪真后史》二書,一為三教覺世,一為薛舉托生瞿家,皆大部文字,各有各趣,但終不脫稗官口吻耳。”這是說本書作者是用小說家口氣來編織故事、塑造人物的。本書十九回前講的是秀士瞿天民經歷與家事,引出瞿琰降生,演出一本“功行圓滿”的故事來。瞿琰寄居其表兄建州廉訪使劉仁軌處,就射倒越獄兇犯,敢斗權相兒子,年雖童稚,出言磊落,已露丈夫氣概。待劉仁軌升果州路總督后,適逢蒙山洞酋擁眾作亂,并誘番王大行侵掠,統制率師鏖戰,瞿琰參畫軍機,將番王前鋒三箭射于馬下。朝廷頒旨,升劉仁軌為吏部尚書,瞿琰為東部司理,劉偕琰暫回故土掃墳。接著敘琰回故土,愈兄病,鞭雷逐電,捉拿弄邪作法的妖僧。聞知行妖六人系印戟太尉差遣,潛謀不軌,琰即進京告發。當時印與中書侍郎許敬宗內外勾結,總理朝綱。高宗聞奏大怒,而武后簾內袒護,召見瞿琰面訊。武后見琰貌美,滿心歡喜,聞奏即命拿下印戟,并令琰密捕惡黨,事平,瞿琰升侍中大夫。后山東博平四州二十三縣流行瘟疫,恰好瞿琰臨此地界,取原砂黃紙書符燒灰令吞,救活幾千萬生靈。回京又愈武后之疾,又擢三級,授為大理寺少卿。高宗駕崩,內外政事皆決于武后手。武后寵幸之番僧懷義見琰甚得武后信任,遂借平寇為名,遣出琰。琰勸落草為王者歸順,并以神矢驗證,皆拜伏于地。時武后已移唐為周,聞奏升授琰為兵部左侍郎。琰以疾辭,準以省親后巡行金陵、兩浙。琰至各地,賑濟饑民,驅除孽鱷。中間還穿插大小故事幾十則,總染成了三十余萬字的長篇小說,情節曲折,騰娜多姿,事繁而不亂,物雜而有序,始終圍繞瞿琰濁世鋤奸驅怪,護國安民這一中心展開,功成入圣,提挈了幾個道友上天堂,使全書與 “前史” 源流相接,前后完整。
本書文字俚俗,語言流暢,尤其是一些描述日常場景與人情世態的章節,富于生活氣息,顯得活潑動人。如瞿天民家婆媳妯娌之間慪閑氣一段,描摹人物口吻,比較逼真。瞿天民妻郁氏單愛財帛妝資,不去求簽龜卜,經自選日下聘、成婚。大哥瞿瑴見二弟瞿璿娶得一頭好親事,不由得對天嗟恨,埋怨妻子張氏“妝奩何等淡薄”,這就設下了家庭不和的線索。一日,郁氏生辰,親家聶媽媽送來一擔盒禮。張氏和陪宴的凌婆私語,被聶氏的丫鬟巧兒聽見,傳到郁氏耳中,郁氏叫兒子把張氏叫來。
張氏一面走,心下疑惑,向前廝叫了。郁氏道: “你叫我做甚?我是個欺貧趨富、勢利小人,怎敢認夫人做媳婦,兀的不折死了人?”張氏道:“媳婦并沒半句言語傷觸婆婆,怎么恁般發惱?”郁氏道:“你背面講我千萬的不是,只少卻打罵二字了,還強口講沒半句言語么? 自從你這不賢之婦到我家來,我做婆婆的那件兒不看顧你? 你想當初光頭赤腳,兩個舊箱籠,幾件布衣服,是你的陪嫁產; 進門時就替你換了滿頭珠翠,遍身羅綺,高樓大房,呼奴使婢的享用。不想報答翁姑的恩惠,反行面是背非,講我過失,只怕天理不容哩!” 張氏笑道:“當初結親之時,乃婆婆央凌媽媽上張門撮合。我爹爹自諒貧富不等,一口推辭。凌媽媽講道,瞿安人極是賢德,不貪財帛,止要人才。再三再四的求懇,勉強成就,卻不是我做媳婦的捱上門來。貧家惡業,隨身來不過是此舊衣破籠,承婆婆一點好意,穿的戴的都更換了華衣美飾,也是瞿門光彩,與張佛匠家無涉。今日婆婆不喜我時,情愿將陪嫁產穿戴了,也不辱沒了張氏。”郁氏大怒道:“你聽這利嘴巧舌婦人,不知自己的罪過,反講做婆的不喜媳婦。我且問你,你的爹媽來我家時,我也一般酒飯款待,幾曾慢了他去? 反唇倒舌講接待他,不過是一餐現成茶飯? 這也罷了,為何又講我趨承著財主媳婦,撒屁也是香的,為他生辰大驚小怪,辦酒待親,極其勢利?你自想尊軀貧苦煞,也是爹媽養的,豈沒一個生辰? 從不見什么親戚送些禮物來相賀,反嗔我今日為嬸嬸生日開筵設席。自古道: 禮無不答。難得聶親媽費了錢鈔,安得不接來一敘? 你怎么暗恨要尋死害我,恁般狠毒,終不然做婆的害怕,反來求你? 我把你這尖嘴薄舌的潑貨不要慌,拼一個你死我活,才得罷手!”張氏冷笑道:“呵,呵,巧言不如直道。這些話,我原對凌媽媽講來。我進瞿家門也曾過了幾度生日,公婆從不曾破費了半文。今日嬸嬸壽誕,卻如此熱鬧,委實心下不平,講了幾句,婆婆著惱,要與媳婦作對,俗言道: 早死早托生,依然做后生。”
因為揭著巧兒,二親家聶氏厲聲以斥,就相爭吵。
張氏道:“這奴才不該傳言寄信,挑兩下慪氣。罵了他,你待怎的?終不成打下了夫人官誥。” 聶氏道: “吃黑飯,護黑主。你既講婆婆勢利,牽枝帶梗講著我,緣何巧兒不要過活? 這些面情,破口便罵。若這奴才罵你,你待何如?”張氏道: “竹節也分別上下,奴才們敢罵兀誰? 你莫要倚著豪富,便自欺人。我家雖系匠作,寒族中也有為官做吏的,莫要輕看了他。我父親若肯熬清受淡吃薄粥時,也頗頗做成家業,不受人的輕藐!”聶氏大怒道:“你與婆婆斗口,我早膳也不用,在此勸息。你罵我丫鬟,我以妯娌情分,止將理講。你怎地隱言罵我?”張氏道:“雖然婆婆重你,也要從公判斷。那一句兒是罵你處,恁樣虛空吊我?” 聶氏道: “我雖是一女人,也讀幾行書過。你這般藏頭露尾的刁話,比那罵詈還狠毒幾倍哩!”張氏道: “不與你爭,你且講那一個字是刁話?” 聶氏道: “我還你那刁鉆處。你講張匠作若肯熬清受淡呷薄粥時,也不貧苦。分明是譏誚我爹爹插號喚做聶一撮,從鄙嗇慳吝做成的家業,豈不是當面罵我?” 郁氏跌足道: “兒講得透徹,這明明是舌底拳棒,狠,狠,狠!”張氏笑道: “婆婆又是護短的言語,那‘聶一撮’尊號乃四海聞名的豪杰,豈止我一人曉得,緣何反講我舌底拳棒?” 聶氏道: “這雉雞乖皮里針的巧處,誰不參透? 便是聶一撮混名,無非是 ‘貧嗇’ 二字罷了。強如那偷了人家佛肚中金靈圣兒,被那家子搜將出來。打得做鬼叫! 若不是我家媽媽勸釋,如送入公廳審出滿貫贓來,兀自要發配遠方哩!”張氏聽了,怒道: “你講偷佛肚皮中靈圣兒的賊,明白是罵我爹爹,好欺人,好欺人!”聶氏笑道: “呵,呵,我是講那偷靈圣子的好漢,和你家爹爹何干?”張氏嚷道: “好矯強聰明的話兒,我也不與你斗嘴。俗言道: 拿賊見贓,捉奸見雙。你只還我那一家是失主,誰見我爹爹做賊?” 聶氏道: “不要忙,我還你一個出處。舊年四月初六日,敝鄰馮老嫗因家下有一尊古佛金身壞了,喚城內一位裝佛匠補漆貼金。誰想那人盜了古佛的心肝五臟,被馮老嫗瞧破了,喚家僮將那人打了一頓脖子拳,只要鎖了送官。我家母親善言勸釋,問他姓氏,他講姓張。現有失主,難道是假的不成?”張氏氣得暴跳,大哭道: “好了,平空地指好人為賊! 就去叫我家爹爹來和你面對。倘是造捏出的,這番不得開交!” 聶氏道: “好扯淡,我又不是失主,面對怎的? 只怕那人見了馮老嫗,面皮上有些紅白。”張氏氣倒地上,開口不得,頓足亂凌。郁氏見了,反沒做理會處,合家男女都來相勸,家僮急往花園報知。
上述這段口角,口氣由慢而快,聲調從低到高,頗有節奏,把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彼此間的錯綜復雜的矛盾描繪得淋漓盡致,作家顯然是熟悉中下層人家生活的。
上一篇:《瞎騙奇聞》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空空幻》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