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潛志《趙閑閑》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趙學士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陽人。少擢第,[1]作詩及字畫有名。……自號閑閑居士。……本好書,以其名重也,人多求之,公甚以為苦。嘗于禮部廳壁上榜云:“當職系三品官,為人書扇面失體,請諸人知。”既致仕,于宅門首書曰:“老漢不寫字。”然燕居無客未嘗不抄書,[2]相識輩強請亦不能拒。若夫其心所不喜者,雖懇求竟不得也。雷希顏得其書最多,[3]凡有求,未嘗拒。蓋公頗憚雷,[4]且雷善求其書。時或邀公食后,出古人墨跡使觀之,又出佳研、精紙、名墨在前;或飲以一二杯,待公有書興,引紙落筆,俄頃數幅。雷旁觀,輒稱嘆,凡一點一畫,必曰: “此顏平原也。[5]”“此米元章也。[6]”公既喜,遂書不倦。又,雷與屏山皆不工書,趙公嘗笑之曰:“希顏堂堂如此,而寫如此字。”一日,在禮部,適公為王從之書,末云:“某月日為從之天下士書,髯雷在側,笑其不工也。”闔坐大噱。[7]又一日,雷得郭恕先篆數幅,[8]甚珍之,以示趙公。公亦喜,雷因求跋尾,公跋云:“恕先篆不減唐人,然迄宋百余年不經諸名士發揚。”此一反雷希顏而趣售之,其鑒裁如此,然其書不減李屏山,此一反后數日,公婿張履求書,余亦在座,[9]公跋其尾云:“年月日,微雨中為張倩書,雷希顏欲以恕先篆相易。”雷愕然,公徐曰:“劉京叔不可,乃止。”因相與大笑。
又,王武叔出館補外,未赴,甚貧,會五月麥熟,將出京求濟于交友輩,持素紈扇數十,詣公求書,公拒之。武叔素嗜酒不檢,既出公門,大叫呼公,公聞而遽召,為書之。然每一扇頭但書古詩一聯,有曰“黃花入麥稀”者,有曰“麥天晨氣潤”者,有曰“麥隴風來餅餌香”者,蓋嘲王求麥也。然王竟以其書多所獲。又一日,公在禮部,白樞判文舉諸人邀公飲丹陽觀。公將往,先謂諸人曰:“吾今往,但不寫字耳。如求字者,是吾兒。”文舉曰:“先生年德俱高,某等真兒行也。”公笑,又為書之。
【注釋】 [1]按《金史》本傳,趙秉文于大定二十五年(1186)中進士。 [2]燕居:閑居無事。 [3]雷希顏:名淵,字希顏,應州渾源人,翰林。年輩晚于趙閑閑,但與之極友善。淵幼喪父,以孤童入太學,讀書晝夜不休。雖貧苦,不介意。后隨李屏山游,遂在社會上知名。 [4]憚(dan):怕。在此有擺脫不掉,無可奈何之意。[5]顏平原:顏真卿,唐師古五世從孫,字清臣,博學工辭章,開元中進士,曾為平原太守。他善正草字,筆力遒婉,墨跡傳世之寶,有顏魯公集。[6]米元章:米芾,襄陽人,字元章,為文奇險,妙于翰墨,善畫山水人物,自成一家。 [7]闔坐大噱:所有在座的人一起大笑。 [8]郭忠恕:宋代洛陽人,字恕先,七歲能誦書屬文,舉童子及第。尤工篆籀。[9]余:作者自指。劉祁,字京叔。其父劉從益官至御史大夫和應奉翰林,劉祁隨祖父、父親游宦于南京(今開封),結識趙閑閑、雷希顏、李屏山等名官顯宦及文人學士。
【譯文】 趙學士名秉文,字周臣,是磁州滏陽人。年輕時就進士及第,不論作詩還是寫字、繪畫,都很有名……曾自稱閑閑居士。……本來愛好書法,以此揚名海內,為世人尊重,許許多多人都求他寫字,他很為此苦惱。他曾在自己做官的禮部廳壁上寫出榜文曰:“我擔當的職務是三品高官,經常給人家寫扇面,有失體面,請諸位要知道這一點。”到了退休以后,又在住宅門上寫出“老漢不寫字”的帖子 然而,他個人在家閑居獨處,并未停止抄書練字,相識的朋友強行要求,也實在拒絕不了。如果是他心中不喜歡的人,即使懇求也不給寫。當時,只有雷希顏得他的字最多,凡是雷希顏提出的請求,從未遭過拒絕。因為趙公頗有點怯雷,而雷也真有辦法求他寫字。比如,有時請他吃飯,飯后拿出古人的墨跡請他欣賞,又把精美珍巧的筆墨紙硯擺在面前,然后再勸他飲一二杯酒,等他有了書寫的興致,展開紙落下筆,不大一會就寫出好幾幅。雷希顏站在旁邊,連表驚嘆贊美,對一點一畫都必加以評論,說:“這是顏平原體!”“這是米元章體!”趙公既然高興起來,就接連不斷地寫,也不覺得疲倦。又,雷希顏與李屏山都不善于書法,趙公曾開玩笑對雷說:“希顏你堂堂如此,然而,卻寫一筆這樣的字。”有一天,在禮部,正逢趙公為王從之寫字,末尾書寫:“某月日為從之天下有名的文士寫字,髯雷在旁邊,笑話這字寫得實在不怎么樣!”大家知是與雷開玩笑,引起在座所有的人哄堂大笑。又有一天,雷希顏得到宋人郭恕先的幾幅篆字墨跡,非常珍愛,拿出來給趙欣賞,趙也十分喜愛。雷就請求他寫個跋,趙寫道:“恕先的篆字不比唐人差,然而自宋百余年卻沒有經過各位名人發現宣揚。”這一反面評論使雷希顏的興趣也減少許多。可見趙的鑒裁作用之大。然而寫的字絕不比李屏山差。發表這一反面評論數日之后,趙公的女婿張履求他寫字,我也在坐,趙在結尾作跋寫道:“某年月日。微雨中為張倩寫字,雷希顏想用郭恕先的篆字相交換。”雷看后非常驚愕,趙又慢慢地說:“劉京叔以為不可,就停止交換吧!”于是又引起大家一場對面大笑。
又,王武叔出太學到外地去做官,還未走。他經濟上頗貧困,正趕上五月麥子黃熟,他要出京城去求朋友接濟,就拿著數十把白綢做成的折扇,找趙公求寫字,趙拒絕了他。武叔平常嗜酒過度,行為不夠檢點,既然出了趙公大門,就大喊大叫趙公的姓名,趙聽到后立即叫人召他回來,答應為他寫字。然而,每一扇面上只寫一聯古詩,有寫“黃花入麥稀”的,有寫“麥天晨氣潤”的,有寫“麥隴風來餅餌香”的,全都嘲諷王向人求助錢物。然而王武叔卻因趙寫了字而得到巨大收獲。又有一天,趙公在禮部,白樞判文舉等人邀請他到丹陽觀飲酒。趙公答應去,將走時,先向眾人說:“我今天去吃酒,但不寫字,如有向我求字的,是我的兒子。”文舉說:“先生年齡道德都高,我們真正是您兒子一輩的人。”趙公大笑,結果又為他們寫了不少字。
【總案】 《歸潛志》是研究金代歷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因此,其中所記的故事與一般的筆記小說有所不同。但是,由于作者記人敘事蘊含感情,語言筆法生動形象,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和審美價值,所以,有不少段落完全可以與筆記小說相媲美。這里節選的趙閑閑拒不寫字一段故事,就是明顯的例證。它不僅一般地寫出了人物故事,而且能具體細致地刻畫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使整篇作品給讀者很深的印象。他為人清和樂觀,性格幽默詼諧。比如,他在“禮部廳壁上榜云:‘當職三品官,為人書扇面失體,請諸人知’”。這貌似高傲拒人的榜文,正好反映他的詼諧與幽默。因為,如果真想用自己的官位拒人,其實絕對用不著公開張貼榜文,一個面色甚至一個眼神就可奏效。他這樣宣揚,本身就含有湊熱鬧的意思。特別他在門首寫出“老漢不寫字”,更把那種平易待人和樂觀隨和的情趣展露無余。再如,他對晚輩的笑鬧取樂、對王武叔的嘲諷挖苦,特別是多次對雷希顏善意的耍笑,則更充分顯示出他性格幽默的特點。
在這則故事里還刻畫出幾個向趙閑閑求字人的性格特點。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雷希顏似的,先安排好優越的環境條件,再用感情之網迫使被求者就范。另一種是厚著面皮強請硬求,不怕丟丑、不怕居小,終于也達到索字的目的。這兩種人物特點和辦事方式,對那些需要求別人辦事的人,不是也有一定啟發嗎?事實上,在今天,用這類手段辦成事的人也并不難找。
劉淦
上一篇:癸辛雜識《趙溫叔》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青瑣高議《趙飛燕別傳》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