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僉載《李績》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唐英公李績?yōu)樗究眨隆?sup>[1]有一番官者,參選被放,來辭英公。[2]公曰:“明朝早向朝堂見我來。”及期而至,郎中并在傍。[3]番官至辭,英公頻眉謂之曰:“汝長生不知事尚書、侍郎[4],我老翁不識字,無可教汝,何由可得留,深負(fù)愧汝,努力好去。”侍郎等惶懼,遽問其姓名,令南院看榜。[5]須臾引入,注與吏部令史。[6]英公時為宰相,有鄉(xiāng)人嘗過宅,為設(shè)食。客裂卻餅緣。[7]英公曰:“君大少年!此餅,犁地兩遍,熟概下種、鋤塒、收刈、打飏訖,硙羅作面,然后為餅。[8]少年裂卻緣,是何道?此處猶可,若對至尊前,公作如此事,參差斫卻你頭![9]”客大慚悚。浮休子曰:宇文朝,[10]華州刺史王羆,有客裂餅緣者,羆曰:“此餅大用功力,然后入口。公裂之,只是未饑,且擎卻![11]”客愕然。又臺使致羆食飯,使人割瓜皮大厚,投地。羆就地拾起以食之,使人極悚息。[12]今輕薄少年,裂餅緣,割瓜侵瓤,以為達(dá)官兒郎,通人之所不為也。
【注釋】 [1]英公李績:唐朝開國功臣。原姓徐,封英國公,賜姓李(與皇帝同姓)。唐高宗時,李績以尚書左仆射,進(jìn)位司空(朝廷三公之一)。知政事:擔(dān)當(dāng)宰相職務(wù)。 [2]番官者:任滿候調(diào)的官員。番:更代。參選被放:選官時未得好缺,被調(diào)出為外官。 [3]郎中:隋唐以后,六部諸司的長官。 [4]長生:長了這么大。尚書:中央政府六部(吏部、民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長官。侍郎:六部的副長官。[5]看榜:看選官的名榜。 [6]注:注缺、委任。吏部令史:吏部屬官。 [7]裂卻餅緣:掰掉餅的邊緣。 [8]熟概:保持墑氣。概,通“溉”。鋤塒(shi):即鋤地除草。飏(yang):簸揚。硙(wei)羅:用磨磨用羅篩。 [9]至尊:指皇帝。參差:原意是不齊的樣子。此句中意為弄得不好。斫(zhuo):用刀斧砍。 [10]宇文朝:指宇文氏建立的北周王朝。 [11]擎卻:撤去。 [12]臺使:屬吏。悚息:恐懼驚惶。
【譯文】 唐朝英國公李績?nèi)嗡究眨瑩?dān)當(dāng)宰相職務(wù)。有一個任滿待調(diào)的官員,未得留京,被放為外官,來向英國公辭別。英國公說:“明天早晨到朝堂來見我。”到時候(那個官員)就來了,郎中們都在旁邊。候調(diào)的官員來告辭,英國公皺起眉頭對他說:“你長了這么大卻不知道侍奉尚書、侍郎,我老頭子不識字,沒有可教你怎樣可以留任的辦法,深感慚愧對不住你,好好離開,努力干吧。”侍郎等官員們驚惶恐懼,立即問他的姓名,讓他到南院去看公布選官的名榜。不一會兒便把他領(lǐng)進(jìn)來,授給他吏部令史。英國公當(dāng)時是宰相,有個老鄉(xiāng)曾來到他家里,(英國公)為他準(zhǔn)備了飯菜。客人吃飯時掰掉餅的邊緣。英國公說:“你太青年人氣了!這餅,經(jīng)過兩次犁地,保持好墑氣播種,經(jīng)過鋤地侍弄、收割、打場簸揚完畢,再用磨磨,用羅篩成面粉,然后做成餅。你這青年卻掰去餅邊,這是什么道理?在這里還可以,如果當(dāng)著皇帝面前,你做這種事,弄不好便砍掉你的頭。”客人大為慚愧恐懼。浮休子說:宇文氏北周王朝時,華州刺史王羆,他有個掰餅邊的客人,王羆說:“這餅是花費很大的功夫力氣,然后才吃到口。你掰它,只因為沒餓,且撤去! ”客人很驚訝。又有一次屬吏給王羆送來飯菜,仆人削下很厚的瓜皮,扔在地上。王羆就地?fù)炱饋矶粤怂腿艘驑O度恐懼而喘息不止。現(xiàn)在的輕薄青年,掰掉餅的邊緣,削瓜皮連瓤削掉,憑這種行為還當(dāng)達(dá)官子弟,這是通達(dá)事理的人所不做的。
【總案】 這里敘寫了李績的兩個小故事,一為側(cè)筆諷喻侍郎等政府高級官員任人唯親,一為正面指責(zé)鄉(xiāng)人浪費糧食、不恤稼穡艱難的行為,表現(xiàn)出他廉明、儉樸的品德和一位優(yōu)秀政治家的作風(fēng)。本篇文字簡潔質(zhì)實,但刻畫入微,注意細(xì)節(jié)描寫,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歷歷如在目前。最后引入華州刺史王羆的一段軼事,設(shè)意正在與李績所映輝參照,但王羆那種爽快果決、毫不假借的做法,更讓人覺得痛快淋漓。
房聚棉,豐志
上一篇:朝野僉載《李慶遠(yuǎn)》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板橋雜記《板橋雜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