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雜感(其五)·洪昇
巑岏嶺勢矗仙霞,阻遏妖氛建虎牙。
障日叢篁劣容騎,連云列戟不通鴉。
居人亂后惟荒壘,巢燕歸來止數(shù)家。
一片夕陽橫白骨,江楓紅作戰(zhàn)場花。
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秋,詩人客游衢州,當時,“三藩之亂”平定不久,又遇到洪水泛濫,衢州一帶餓殍遍野,民不聊生,詩人目睹這一慘狀,不由得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衢州雜感》十首,這里選入的是其中之一。
“巑岏嶺勢矗仙霞,阻遏妖氛建虎牙”,起筆兩句寫衢州的地勢及遭受戰(zhàn)禍的原因。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平西王吳三桂在云南起兵反清,不久,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尚可喜也相繼起事,史稱“三藩之亂”。耿精忠在福建,衢州位于浙江與福建交界處,南邊有仙霞嶺與仙霞關,是耿精忠由閩入浙的必經(jīng)之地,因此,清廷在衢州駐有重兵,與耿精忠部發(fā)生激戰(zhàn)。“阻遏妖氛建虎牙”即指此事。
“障日叢篁劣容騎,連云列戟不通鴉”,在頷聯(lián)中,詩人想像了當年兩軍對壘時的緊張氣氛。山上到處是野生的竹林,遮天蔽日,幾乎無法容騎兵馳騁;山勢突兀,在云霧深處伏下重兵,連烏鴉都難以凌空飛越。前一句寫地形復雜,與“巑岏嶺勢”相呼應,后一句寫防衛(wèi)森嚴,與“阻遏妖氛”相銜接。“連云列戟不通鴉”脫胎于杜甫的名句“連云列戰(zhàn)格,飛鳥不能逾”(《潼關吏》),顯然,詩人把“三藩之亂”與唐代的“安史之亂”相類比,對之持明顯的否定態(tài)度。
盡管衢州之役對阻止耿軍北上,安定全國形勢,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但當?shù)匕傩諈s為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居人亂后惟荒壘,巢燕歸來止數(shù)家”,從頸聯(lián)起,詩人筆鋒一轉,用沉痛的語調揭示了戰(zhàn)亂之后當?shù)匕傩盏钠鄾鼍秤觥4筌娺^后,村莊受到嚴重破壞,房舍已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是一處處廢棄的工事。即使如此,有幸重返家園的人也不過數(shù)家而已。這里,詩人用“巢燕”來襯托“居人”,連巢中之燕都未能免禍,百姓的境遇之慘就不言自明了。
生還者所面對的是一片廢墟,難者只能拋尸路旁,連個安葬之處都沒有。“一片夕陽橫白骨,江楓紅作戰(zhàn)場花”,結尾兩句哀惋之極,猶如展開了一幅蕭殺的古戰(zhàn)場圖:西風殘照,白骨遍野,只有江邊的楓葉還是那么紅,紅得如同鮮血染成的花朵,點綴著這死寂的荒原。“白骨”與“紅楓”形成強烈反差,一邊是累累尸骨,另一邊卻是勃勃的生機,詩人用自然界的有情來反襯出人世間的無情,讀來令人顫栗不已。
洪昇的律詩受唐代詩人杜甫的影響較強烈,結構嚴謹,語言凝煉,并且擅長于用具體的形象來表達主題。除了藝術風格上有所繼承外,在思想感情上也時有相通之處,讀這首詩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起杜甫的“三吏”、“三別”,憂國憂民之心悄然見諸筆端,這在清人的作品中是不多見的。
上一篇:秋心三首(其三)·龔自珍
下一篇:十八灘·徐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