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八月感事·嚴復
求治翻為罪,明時誤愛才。
伏尸名士賤,稱疾詔書哀。
燕市天如晦,宣南雨又來。
臨河鳴犢嘆,莫遣寸心灰。
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夏歷八月,以西太后那拉氏為首的頑固派勢力發動政變,殘酷地鎮壓了變法維新運動。嚴復對此事無限感慨,因此寫了這首詩。詩中表現了嚴復的鮮明愛憎。他懷著悲痛的心情,深切地哀悼無辜被殺的維新黨人,為他們大鳴不平。
“求治翻為罪,明時誤愛才”,意思就是說:維新黨人要求把國家治理好,反倒成了罪人;他們才華出眾,受到比較開明的光緒皇帝的喜愛,竟遭到迫害,反倒誤了一生。因此嚴復滿懷對頑固派勢力的憤慨,控訴了他們的罪惡,揭露了他們的陰謀。
“伏尸名士賤”,指維新黨人無辜被殺,反遭到污辱;“稱疾詔書哀”,指西太后盜用光緒的名義頒發詔書宣布光緒生病由她垂簾聽政,令人無限痛心。上一句用的是反語,下一句說得很委婉,但詩人的愛憎還是極分明的。
“燕市天如晦,宣南雨又來”,進一步指出當時現實的黑暗和恐怖。在宣武門南的菜市口,譚嗣同等六人竟被頑固派所殺害。這聯不僅對仗工穩,而且意象清晰。僅“天如晦”和“雨又來”二語,便帶給讀者以無限的沉重感和緊迫感。著一“又”字,更使讀者追溯到六百年前文天祥在此壯烈殉國,令人唏噓不禁。
末尾嚴復表示決心:“臨河鳴犢嘆,莫遣寸心灰!”表示烈士雖然被殺害了,但自己決不臨陣脫逃,也不灰心喪氣。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將西見趙簡子,至于河而聞竇鳴犢、舜華之死也,臨河而嘆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孔子由于“諱傷其類”而臨河退回,嚴復則借此表示“莫遣寸心灰”。因此盡管詩里流露的感情是極沉重的,而詩人的態度仍很積極。
嚴復雖不以詩著名,但這首詩寫得頗見功力。他顯然是接受了宋詩的影響,因此能做到長于議論而又不失理趣。特別是此詩的中間兩聯,情致沉郁,語言凝煉,概括力強,有著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和時代感。
汪國垣著《光宣詩壇點將錄》云:“幾道(嚴復字)劬學甚篤,詩工最深,惜為文所掩。樹骨《浣花》,取徑介甫,偶一命筆,思深味永,不僅西學高居上座也。”讀此詩,當知此言非溢美。
上一篇:西湖八絕句(之一)·柳如是
下一篇:武林題壁·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