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蒲輪
【出典】 《漢書》卷六《武帝紀》建元元年:“議立明堂。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征魯申公。”唐·顏師古注:“以蒲裹輪,取其安也。”
【釋義】 古時征聘賢士,用蒲草裹車輪,使車子行動時不震動,以此表示對賢士的禮敬。后因用作禮敬人才的典故。
【例句】 ①從此去,蒲輪入佐中興主。(王之道《千秋歲·彥時教授兄生日》1154)這里預祝王彥時將被征召入朝,輔佐中興之主。②吾道茍尊尚,元不在蒲輪。(吳芾《水調歌頭·壽徐大參。九月二十六》1247)這里表示:只要學術與理論受到尊崇,即不看重蒲輪征召這樣的禮遇。③把禪龕閉定,怕蒲輪到。(劉克莊《滿江紅·慶抑齋元樞八十》2618)這里說,陳子華(號抑齋)可能還會受到朝廷的禮敬,重掌大權。④鳩杖蒲輪,把身束縛,替人愁惱。(劉克莊《水龍吟》[病夫鬢禿顏蒼]2622)這里因年邁體弱,遂把朝廷的禮遇視為束縛身心自由的一種負擔。⑤雖老不扶靈壽,有時更上蒲輪。(劉克莊《朝中措·元質侍郎生日》2645)這里贊揚林元質雖已年老還不用拐杖,還時時受到朝廷禮敬,被接入朝中議事。⑥九重注想,蒲車行聘遺逸。(陳潛心《百字令·壽虞守。正月十二》3580)這里說朝廷還在記得虞守,即將用蒲車之禮征他入朝。⑦不用蒲輪加璧,不須磻石垂鉤。(無名氏《西江月·壽人八十一》3784)這里反用“蒲輪”典,表明這位八十一歲老翁以長壽自在為貴,不羨慕朝廷的功名引誘。⑧好看蜚聲霹靂,使有蒲輪迎召,催入侍龍顏。(無名氏《水調歌頭·六月十六》3798)這里用“蒲輪”指朝廷征召賢才的隆重禮節。
上一篇:宋詞典故《蒲柳先衰》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藍橋》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