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嵇中散集
詩文別集。一作《嵇叔夜集》。三國魏嵇康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王粲傳》引及《嵇康集目錄》,梁劉孝標注《世說新語·德行》引及《嵇康集敘》,唐李善注《文選·與山巨源絕交書》引及《嵇康文集錄注》,說明齊、梁以前已有《嵇康集》行世,這個集子有目錄,目錄下還有注,注明詩文有關人物的字號和生平事跡。《隋書·經籍志》著錄《嵇康集》十三卷,又稱“梁十五卷,錄一卷”,則上述有目有注的本子應當就是十五卷本,至隋何以成為十三卷則不可知。《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并著錄《嵇康集》十五卷,可能是隋前舊本,也可能是隋十三卷本的重新編次。不論如何,這個本子到北宋時又有散佚,《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都只著錄為十卷本。南宋王楙《野客叢書》卷八說:“仆得毘陵賀方回(鑄)家所藏繕寫《嵇康集》十卷,有詩六十八首,今《文選》所載康詩才三數首。《選》唯載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一首,不知又有《與呂長悌絕交》一書。《選》唯載《養生論》一篇,不知又有《與向子期論養生答難》一篇四千馀言,辯論甚詳。集又有《宅無吉兇攝生論難》上中下三篇、《難張遼(叔)自然好學論》一首、《管蔡論》、《釋私論》、《明膽論》等文。其詞旨玄遠,率根于理,讀之可想見當日之風致。《崇文總目》謂《嵇康集》十卷,正此本耳。《唐·藝文志》謂《嵇康集》十五卷,不知五卷為何。”由此可看到十卷本的概貌。元、明版本眾多,其源蓋出于宋十卷本。其中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黃省曾翻宋本《嵇中散集》十卷影響巨大,明后期汪士賢的《漢魏諸名家集》本、張燮的《七十二家集》本、張溥的《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皆來自黃本,唯二張合十卷為一卷而已。黃本與王楙所見本卷數無異,實則并非一書。據周樹人(魯迅)《校本嵇康集序》,黃氏依據的底本已經過前人改動,“其第一卷有闕葉;第二卷佚前,有人以《琴賦》足之;第三卷佚后,有人以《養生論》足之;第九卷當為《難宅無吉兇攝生論》下,而全佚;則分第六卷中之《自然好學論》第二篇為第七卷,改第七、第八卷為八、九兩卷,以為完書”。可見黃本較王楙所見本已亡佚一個整卷和兩個半卷。明代又有吳寬(匏庵)的叢書堂抄本,清陸心源皕宋樓抄本亦自此出,此本比黃本收詩略多。在黃、吳兩個版本系統外,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博采總集、類書,補苴罅漏,收文六卷,較諸本為詳。近人丁福保輯《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錄嵇詩五十三首,后與嚴輯六卷文合編為《嵇叔夜集》七卷,收入《漢魏六朝名家集》。1924年,周樹人校《嵇康集》十卷,有文學古籍刊行社版。又戴明揚《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殷翔、郭全芝《嵇康集注》(黃山書社1986年版),是全十卷的注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岑參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工夫在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