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的主要內容,《文子》導讀
《文子》是一部道家著作,先秦時期文子著。《漢書·藝文志》道家類著錄《文子》9篇,《隋書·經籍志》載《文子》12篇。今道藏本有唐徐靈府 (默希子)《通玄真經注》12卷,宋朱弁《文子注》7卷(8卷以下亡),元杜道堅《文子纘義》 12卷等。
關于《文子》的作者向有爭議,班固認為:文子為“老子弟子,與孔子并時,而稱周平王問,似依托者也。”北魏李暹稱文子姓辛名妍(一作鈃),即范蠡之師計然,然其說不可考。《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則稱“其書不出一手。”《文子》一書的真偽自唐宋以來也一直存在爭議,傳統見解認為是西漢作品,其中大半抄自 《淮南子》。今人據1973年發掘的河北定縣漢墓竹簡,證明為戰國時期著作。唐玄宗時,以《文子》與《老子》、《莊子》并重,于天寶元年(742)詔改稱《通玄真經》,列為道家經典之一。
本書共12卷,依次為 《道原》、《精誠》、《十守》、《符言》、《道德》、《上德》、《微明》、《自然》、《下德》、《上仁》、《上義》、《上禮》。各卷均冠以 “老子曰”,內容也都是以老子“道”的思想為指歸,但有所發揮,此外又雜取儒、墨、名、法諸家論說,闡發道原、無為、自然、微明等思想。書中有“輕天下”、“齊生死”之說,明顯取自莊子的思想,至于崇尚仁義,強調君臣父子,則又雜取儒家思想,而其中《道德》篇,則又有與《商君書》 相似的內容。
上一篇:《文史通義》的主要內容,《文史通義》導讀
下一篇:《文山全集》的主要內容,《文山全集》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