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莊閘二首·翁方綱
秋浸空明月一灣,數椽茆店枕江關。
微山湖水如磨鏡,照出江南江北山。
其二
門外居然萬里流,人家一帶似維舟。
山光湖氣相吞吐,并作濃云擁渡關。
這兩首七絕寫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韓莊位于今山東棗莊市東南、微山湖東岸,有水閘,舊為衛漕要地,亦是大運河諸閘之總匯地。兩首詩分別描寫于韓莊閘處所見湖光山色與運河風貌。
第一首絕句重在描寫秋月中的微山湖,構思出靜謐空靈的意境,顯示一種陰柔之美。首句“秋浸空明月一灣”,言簡意豐,最堪玩味。“秋”點出季節,“月”寫出時間,“空明”暗示月光如水,澄澈透明,這是借用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積水空明”寫月光的詞兒。秋天仿佛浸潤在澄澈如水的月光里,明月又照亮了一灣湖水,多么清幽潔凈,這是韓莊閘處特有的秋夜。而韓莊閘那“數椽茆店”即幾間茅草房正在這樣夜月中“枕”在“江關”——運河的水閘之處,它仿佛已進入了安謐的水月澄明的夢境。詩人的視點,從空中如水的月光轉向水閘后,又自然地放眼閘西的新境界:“微山湖水如磨鏡,照出江南江北山。”這個比喻,寫出對月色下的微山湖水之寧靜與明亮的審美感受,它如同剛用水磨光的青銅鏡一樣,以小喻大,別致而貼切。“江南江北山”實際指運河與微山湖相連處的韓莊閘南北的小山,它們在微山湖中印下的倒影,如同被“磨鏡”映照出來的一樣清晰。這小山仿佛亦“浸”在月色湖水之中,充滿了夢幻般的詩意。詩人寫月色、水閘、湖水、山影,都旨在渲染水鄉那空靈、清幽、恬靜的美。讀這樣的詩足令人胸無塵滓,萬慮俱銷,亦“浸”在“空明”的境界中。
第二首風格與第一首相左,它雖然仍是寫韓莊閘處所見之微山湖與運河,但氣勢豪宕,意境開闊,又顯示一種陽剛之美。
詩人的立足點在韓莊閘。先寫閘的東面即“門外”,只見“門外居然萬里流”,一落筆就充溢雄豪之氣,以夸飾的手法,寫出閘外運河奔流萬里的氣勢,“萬里流”的意象源于左思《詠史》“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中語,它不僅使詩的境界顯得十分深遠,更增添了動態;而河岸“人家一帶似維舟”之“人家”則是靜態描寫,它如同系著的小船,隨時可以順流遠航,此比喻不僅新穎,而且顯示出水鄉的特色。這意象動靜相輔相成,把閘外的運河風光描繪得生動有致。接下詩人又轉寫閘內即西面的微山湖風光:“山光湖氣相吞吐”一句筆力勁健,境界雄渾。那山光倒映在水中,湖氣升騰于山中,相互“吞吐”交融,充滿了生命力,使人胸襟為之開闊,亦增添了豪放之情。白天的湖水與夜晚的湖水之景觀可謂各有千秋。尾句“并作濃云擁渡頭”又寫湖之渡口,那“山光湖氣”竟化作“濃云”擁向“渡頭”,詩開拓出新境界。“渡頭”本通向“萬里流”,此“濃云”正欲通過“渡頭”飛向新天地,微山湖水亦即波連四海浪了。詩之余味不盡。
這兩首七絕同寫韓莊閘風光,但一寫夜月之景,一寫白晝之景,境界不同,風格迥異,因此給人的審美感受亦各有其妙,可見作者之匠心與功力。
上一篇:宋犖《邯鄲道上》原文翻譯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馬曰璐《杭州半山看桃》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