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發閶水至饒陽道中作八首(其四)·梁佩蘭
小雨濕自好,秋花鮮向人。
秋花照江水,一片江南春。
白露節未降,白云懷已新。
扁舟語舟子:花下且垂綸。
清康熙三年(1664),梁佩蘭北行入京應試,初秋,至江西饒州(今波陽)乘船入鄱陽湖。途中作組詩八首,寫江南美好的秋光,中頗有代易時移之悲。詩人的感情是矛盾的,他一方面汲汲于仕進,投靠新朝,另一方面又長嗟短嘆,緬懷故國。在組詩中,他再三吟道:“苦被浮名遣”、“往來空自笑,前后不堪思”,但他還是選擇了與屈大均、陳恭尹不同的道路。
組詩是梁氏的力作,八首曲折回環,寫景抒情,含蓄有味。清新澹逸,頗似王維、孟浩然的風格。這里選的一首更是一片神行,于詩情畫意中寄寓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可與王維《山居秋暝》詩同讀。
“小雨濕自好,秋花鮮向人”,兩句合作一意。微雨沾潤了秋花,使它更鮮艷地向人盛開,“好”字的意蘊,至第二句才生出。兩句音節極美,首句五字皆仄聲,次句“平平平仄平”,于不和諧中見和諧,更顯出天然化機。秋花不獨搖曳向人,而且還低映著江水,釀就了一片美好的江南春色!秋花,開遍原野,開遍閶水的兩岸,乘船一路行來,所見的都是鮮艷的秋花!第四句末著一“春”字,把江南秋日的麗景生動地托出,詩人在舟中,滿懷欣悅地觀賞著,盡情領略大自然的美。用淡筆寫濃情,不須詞藻的堆砌,不須刻意地雕琢,而有悠然的遠致。兩句不用對偶,單行直下,上句拗三、四字,下句用三平調,以古詩句法入律,反覺一片空靈,真得齊、梁古樂府的遺意。
“白露節未降,白云懷已新”,寫時節氣候,亦寫自己的懷抱。白露,是秋季的當行節令,已到白露節了,而秋露仍未降下,江南的初秋,仍是天氣和暖。“白露”句照應“江南春”之意。詩人仰望著天上悠悠的白云,神思也不禁悠悠飄忽,生起了歸隱山林的遐想。“白云”一詞,語意相關,這里亦暗指山中隱居之所。想要進入白云深處,過著恬淡而閑適的隱居生活,這是封建時代許多讀書人在失意時無可奈何的選擇,何況明、清易代之際,在滿族統治者的高壓下,嶺南不少詩人蟄處山林,拒絕跟清政權合作,孤芳自賞,別有懷抱。梁佩蘭與他們過從甚密,此時浮起“白云”之懷也是很自然的,正如他在組詩中所寫的“菊花天氣好,最憶是東籬”,秋花勾起了詩人對故鄉的懷戀。他就在船上吩咐船夫:暫時停下來,讓我們在花下垂釣吧!“花下且垂綸”,是詩人偶然觸發的思想。王維《清溪》詩云:“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以清川之澹印證自己閑逸的襟素,并準備隱居垂釣以終其生。而梁佩蘭也希望在花下垂綸,暫得遂白云之愿。全詩清新素雅,以自然之美來表現內心的感情,以賦為比,詩格頗高,末句更含蓄不盡,可謂“意馀于象”了。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王闿運《重悼師芳》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