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派詩群·戴望舒·印象》新詩鑒賞
是飄落深谷去的
幽微的鈴聲吧,
是航到煙水去的
小小的漁船吧,
如果是青色的真珠;
它已墮到古井的暗水里。
林梢閃著的頹唐的殘陽,
它輕輕地斂去了
跟著臉上淺淺的微笑。
從一個寂寞的地方起來的,
迢遙的,寂寞的嗚咽,
又徐徐回到寂寞的地方,寂寞地。
這首詩寫的是日落的印象。在現代主義詩歌理論中,直覺被放在了相當顯赫的位置。他們認為,只有直覺才能透入實在和生命本體,感知那淹沒了的根須中傳出的信息。這首詩局部清晰而整體模糊,這是因為,詩人平行置放了四個意象,這四個意象各出自詩人四次直覺體驗。所以,如果不加以深入細辨,是難以發現其中的關系的。
一開始,詩人就摒棄了明確的交代,直接進入直覺體驗,讓你在朦朧中引起對對象的探究心理:這是在表現什么?“是飄落深谷去的/幽微的鈴聲吧,/是航到煙水去的/小小的漁船吧,/如果是青色的真珠,/它已墮到古井的暗水里”。這里,詩人沒有說出什么“是……”,他只傳導給你一種情緒,失落的、迷茫的、寂寞的情緒。要注意,這里的落日與“是……”不是比喻的關系,它們之間有的只是內在精神上的相似。飄落深谷的鈴聲微弱而渺茫,航到煙水去的小舟恍惚而朦朧,墮到古井里的真珠寂寞而端凝……這些都與落日給人的感覺有相通之處。接著,詩人寫出了此詩的核心意象: “林梢閃著的頹唐的殘陽”。這個核心意象將我們從剛才的朦朧狀態中解放出來,充滿了一種“突然發現”的驚喜。如果一開始詩人就明確點出這一系列意象是寫落日,就會使人感到過于直接、過于“正常”了。這是現代詩特殊的審美效果,神秘,曲折,下意識地表現瞬間體驗,求得與主體心靈的深層溝通。最后,詩人又用了一個抽象的詞語“寂寞的嗚咽”,就將落日從精神、形體、聲音這三個方面表現得渾然和諧一體了。
這首詩的結構是講究的。如果我們仔細體會,便會發覺詩人是在清醒的狀態下制造一種幻覺。前面的三個意象仿佛隨意放置互不關聯,給人以朦朧的美感卻又伴隨著一種莫名的迷惘;到第二節“殘陽”意象的出現,才迅速而有力地收束了前面的朦朧,化入一個穩定的渾凝的結構中,它清晰完整而意味深長。但是,詩人并沒有用這種直線型的結構完成全篇。到了第三節,他又在制造一種幻覺,這就重新打破了剛才那種穩定、渾凝的結構感,使我們再一次沉浸在一種空靈迷離的氛圍中。這種開——合——開的結構,增加了詩的含量,調節了讀者閱讀的態度,使詩歌成為能為不同的讀者反復加入、反復賦予不同意義的開放結構形式。
上一篇:《新生代詩群·尚仲敏·卡爾·馬克思》新詩鑒賞
下一篇:《現代派詩群·路易士·發》新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