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業刻木如鋸齒,古無文字,用以記日行之事數也。一事畢則去一刻,事俱畢則盡去之,謂之修業。更事則再刻如前。大事則大刻,謂之大業;多事則多刻,謂之廣業。士農工商所業不同,謂之常業;農為士則改刻,謂之易業。古人未有一生無所業者,未有一日不修業者,故古人身修事理而無怠惰荒寧之時,常有憂勤惕勵之志。一日無事則一日不安,懼業之不修而曠日之不可也。今也昏昏蕩蕩,四肢不可收拾,窮年終日無一猷為①,放逸而入于禽獸者,無業之故也。人生兩間,無一事可見,無一善可稱,資衣藉食于人而偷安惰行以死,可羞也已。
【譯文】業刻木就如同鋸齒一樣,古代沒有文字,就用它來記載每天做事的數目。一件事做完了就去掉一刻,事情都做完了就全部去掉,這叫做修業。事情變了,再刻一個業刻木。大事情就刻大一些,叫做大業;事情多就多刻,叫做廣業。士農工商所從事的事業不同,叫做常業;農民成了士人則改刻,叫做易業。古人沒有一生沒有事業的,沒有一天不干事業的,所以古人修身理事沒有怠惰荒廢寧靜的時候,經常懷著憂愁勞苦、心存戒懼的志向。一天無事就會一天不安,害怕事業不修而曠日持久不能完成。現在的人昏昏蕩蕩,四肢都懶得動彈,窮年終日一件事也不謀劃,自由放任如同禽獸,這都是無業的緣故。人生天地之間,無一事可成,無一善可贊,依靠別人供給衣食,而自己偷安惰行直到死,真可恥啊!
注釋
【注釋】①猷:謀劃。
上一篇:用三十年心力,除一個“偽”字不得。或曰:君盡尚實矣。余曰:所謂偽者,豈必在言行間哉?實心為民,雜一念德我之心便是偽;實心為善,雜一念求知之心便是偽;道理上該做十分,只爭一毫未滿足便是偽;汲汲于向義,才有二三心便是偽;白晝所為皆善,而夢寐有非僻之干便是偽;心中有九分,外面做得恰象十分便是偽。此獨覺之偽也,余皆不能去,恐漸潰防閑,延惡于言行間耳。
下一篇:古之謗人也,忠厚誠篤。《株林》之語,何等渾涵;輿人之謠,猶道實事。后世則不然,所怨在此,所謗在彼。彼固知其所怨者未必上之非,而其謗不足以行也,乃別生一項議論。其才辨附會足以泯吾怨之之實,啟人信之之心,能使被謗者不能免謗之之禍,而我逃謗人之罪。嗚呼!今之謗,雖古之君子且避忌之矣。圣賢處謗無別法,只是自修,其禍福則聽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