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言而人信,信在言前;同令而民從,從在令外,懷璧之子,未必能惠,而人競親之者,有惠人之資也;被褐之夫,身儉能施,而人皆疏之者,無濟人之具也。身無道德,雖吐辭為經,不可以信世;主無道德,雖襲法古制,不足以動民。》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清·魏源《默觚·學篇》,重道立德類名言句子
同樣的話, 別人相信你的, 是因為人們在你說話前就已經相信你了; 同樣的命令, 百姓服從你的, 是因為你的命令之外的事已經使百姓們信服你了。 懷抱玉壁的人, 不一定能賜贈他人, 但是人們爭著和他親近,是因為他有贈別人的財物;衣著粗陋的人,自己很節約而且愿意施舍, 但是人們卻遠遠離開他, 是因為他沒有濟助別人的能力。 如果自身不具備良好的道德, 即使談論的都是經書, 也不能使世人相信;如果人主不具備良好的道德, 即使效法上古的制度, 也不能使百姓感動。
上一篇:《夫性情之德,則盡人有之.而君子致之者,其功在省察、存養,而乃以經緯乎天地.》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為生計而不為死計,為子孫計而不為身心計者,好利之通蔽也;為身后名字計而不為身后性命計者,好名之通蔽也.“朝聞道,夕死可矣”,不聞道而死,曷異蜉蝣之朝生暮死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