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發去木一段,造神櫝一、鏡臺一、腳桶一。錫五斤,造香爐一、酒壺一、溺器一。此造物之象也。一段之木,五斤之錫,初無貴賤榮辱之等,賦畀之初無心①,而成形之后各殊。造物者亦不知莫之為而為耳。木,造物之不還者,貧賤憂戚當安于有生之初;錫,造物之循環者,富貴福澤莫恃為固有之物。
【譯文】砍伐了一段木材,制作了一個神櫝、一個鏡臺、一個洗腳桶。錫五斤,造了一個香爐、一個酒壺、一個溺器。(原注:此造物之象也。一段之木,五斤之錫,起初沒有貴賤榮辱的等級,稟受之初無心,而成型之后各不相同。造物者也不知木和錫會做成什么而造出了此物。木,是造成物就不能還原的,因此貧賤憂戚應當安于有生之初;錫,造物之后可以循環再用的,因此富貴福澤不要恃為固有之物。)
注釋
【注釋】①賦畀:稟受,給予。
上一篇:一人買布一匹,價錢百五十,令染人青之。染人曰:“欲青錢三百。”既染矣,逾年而不能取,染人牽而索之曰:“若負吾錢三百,何久不與?吾訟汝。”買布者懼,跽而懇之曰:“我布值已百五十矣,再益百五十,其免我乎!”染人得錢而釋之。
下一篇:無垢子浴面,拭之以巾,既而洗足,仍以其巾拭之。弟子曰:“舛矣,先生之用物也,即不為物分清濁,豈不為身分貴賤乎?”無垢子曰:“嘻!汝何太分別也。足未濯時,面潔于足;足既濯時,何殊于面?面若不浴,面同于足,潔足污面,孰貴孰賤?”予謂弟子曰:“此禪宗也。分別與不分別,此孔、釋之所以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