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祈雨
作者: 張國強
【原文】: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原文作者】:李約
【鑒賞】:
祈雨,就是祈求上天下雨。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刮風下雨都是由天上的神靈操縱的,而掌管下雨的是海龍王,所以,每當遇上大旱的時候,人們就要到龍王廟去上供祭拜,乞求龍王降雨。李約這首詩就是寫觀看祈雨的情景。
我們知道,《水滸傳》里有一首寫干旱的民歌,它的前二句是“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寫的是夏旱,李約這首詩則是寫春旱。
詩的第一句就告訴人們春天大旱所造成的嚴重情況:本來春天是最美好的季節,花草樹木欣欣向榮,可是現在因為久旱無雨,大地上的萬物都變得死氣沉沉的了,春天的桑樹本該是枝繁葉茂的,可是現在因為缺少雨水的滋潤,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條,竟長不出葉子來。廣袤的土地因為沒有水分,被曬干了,成了如煙似霧的灰沙,這種景象是令人擔憂的:沒有桑葉就無法養蠶,土地干成這樣,又怎能種莊稼呢?可憐黎民百姓主要靠男耕女織來維持生活,如今穿的吃的都沒有著落,教他們怎么過日子呢!怎么辦?百姓們只好求神靈保佑、為他們消災降福。
第二句“簫管迎龍水廟前”是寫百姓在龍王廟前祈雨的場面,人們聚集在龍王廟前吹簫奏樂,求雨迎神。“簫管”代指人們為使神靈高興而表演的節目,在龍王廟上供祭拜之后,人們要抬著龍王塑像在路上游行,所以,“迎龍”便是指人們到龍王廟去。
詩人正在觀看黎民百姓“迎龍”求雨的時候,忽然發現有幾處“朱門”深院里,卻是另一番情景:“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朱漆門里的財主老爺們正在忙著欣賞輕歌曼舞,他們唯恐春天陰雨的潮濕,會弄啞了樂隊的管弦樂器。在這特大的旱災威脅著人們生存的時刻,詩人看到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景象,一方是唯恐不雨,一方卻是“猶恐春陰”;一方是深重的殷憂與不幸,另一方卻是荒淫與閑愁,這是多么強烈的對比啊!
《水滸傳》上那首民歌的后兩句說:“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詩人李約在這首《觀祈雨》中所要揭露的,不也正是這世道的不公嗎!
上一篇:《觀獵》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解悶(陶冶性靈存底物)》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