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出處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春秋·老子《道德經》
譯文
最高境界的善好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爭高處,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于選擇地方,心胸善于保持寧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于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于恪守信用,為政善于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于發揮所長,行動善于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名句解讀
水潤萬物而與世無爭,哺育眾生但不求厚報,養育天地卻從不自恃……水乃萬物之源,論功勛當得起頌辭千篇、豐碑萬座,炫耀的資本不可謂不厚。可它卻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不張揚,哪兒低往哪兒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靜。水最有愛心,最具包容性、滲透力、親和力,它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回報。它養山山青,哺花花俏,從不挑三揀四、嫌貧愛富。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執,有時細膩,有時粗獷,有時嫵媚,有時奔放。它因時而變,夜結露珠,晨飄霧靄,夏為雨,冬為雪,化而生汽,凝而成冰。它因勢而變,舒緩為溪,低吟淺唱;陡峭為瀑,虎嘯龍吟;深而為潭,韜光養晦;浩瀚為海,高歌猛進。它因器而變,遇圓則圓,逢方則方,直如刻線,曲可盤龍。水因機而動,因動而活,因活而進,故有無限生機。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無顏無色、晶瑩剔透;它光明磊落、無欲無求、堂堂正正。唯其透明,才能以水為鏡,照出善惡美丑。所以最高境界的善應該像水一樣,只有這樣,才算接近老子心目中的“道”。
經典故事
戰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扁鵲,醫術精湛,人們都把他當作神醫,并用黃帝時期的神醫扁鵲來稱呼他。扁鵲家有兄弟三人,皆精通醫術。一日,魏文王詢問神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皆醫術精湛,唯獨你被稱為神醫。你自己覺得,你們三兄弟,哪一個的醫術最高明呢?”
扁鵲坦誠地回答說,“在我看來,我大哥的醫術最高明,二哥的醫術比大哥稍微差一些,我的醫術排在大哥、二哥之后。”
魏文王驚訝地問道:“為什么你被稱為神醫,偏偏是你最為有名呢?”
扁鵲從容地回答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未發作之前,就把病治好了。人們并不知道他在病未發之前就鏟除了病源,因此,他的名聲無法傳播出去。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剛開始,還未嚴重發作時,就把病治好了。人們以為他只能醫治小病,所以他的名聲傳而不遠,只在本鄉中他才知名。我治病,是在病情嚴重時,所以我醫治的都是大病。人們看到我又是把脈,又是針灸,又是敷藥,又是做大手術,看到我能將那么嚴重的病治好,認為我的醫術高明,我的名聲因此響遍全國,人們用神醫來稱呼我。其實,要是與大哥、二哥相比,我的醫術差遠了。”
神醫治病,治病患未發生之時;圣人治世,治矛盾未彰顯之前;圣人教化萬民,皆善于因民之性,讓其回歸自然,則天下無不治,文化無不博大精深,民心無不歸一。
上一篇:《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