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注釋】
選自《左傳·昭公十一年》。
末:樹梢。
折:折斷。
掉:擺動,轉動。掉,通“調”。
【賞析】
魯昭公十一年十一月,楚靈王滅了蔡國,打算安排公子棄疾做蔡公,詢問大臣申無宇是否合適。申無宇認為,親近的人不能擔任外職,如今公子棄疾正在蔡國修筑城墻,應該加以戒備。他回答說: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意思是:樹梢大了定會折斷,尾巴大了便不能轉動。
申無宇沒有正面回答楚靈王的問題,而是以樹梢大了會折斷,尾巴大了不能轉動為喻,暗示公子棄疾在邊境重邑,力量強大了,容易釀成禍亂,難以控制。如鄭國的京邑、櫟邑,導致殺死曼伯;宋國的蕭邑、亳邑,導致殺死子游;齊國的渠丘,導致殺死無知;衛國的蒲邑、戚邑,導致趕走獻公。這些先例,都是臣子的力量過于強大,造成君主指揮不靈,對國家有害無益。
本句提出了政治組織合理性的問題,詮釋了政治結構中局部和整體的關系,令人深思,耐人尋味。
上一篇: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