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注釋】
選自《論語·子罕》。
凋:凋謝,凋零。指草木衰敗。
【賞析】
孔子重視君子的節操修養。他說: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意思是:到了歲末,天氣變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這一句的字面意義,是稱頌松柏抗風雪、耐嚴寒的品格。孔子用它比喻君子節操卓異,遠高于常人。它表示:只有在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才能顯示出一個人堅貞不屈的情操和氣節。
這一比喻內涵豐富,含義深刻,非常著名。后人在此基礎上,豐富了孔子的思想,形成了中國人心目中獨特的“歲寒三友”形象。人們以松、竹、梅的耐寒品性,隱喻君子獨立不羈的人格,堅貞剛毅的個性,寧折不彎的節操,成為中國歷代正直之士、有志文人十分崇尚的精神品格,和孜孜追求、畢生修煉的精神目標。
陳毅元帥的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即源于這一比喻,表達了中國人民在獨裁統治的高壓下、在異族入侵的屠刀前,奮不顧身,前赴后繼,敢于犧牲的精神力量。
上一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