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
【注釋】
選自《左傳·哀公元年》。
樹:培養,建立。
滋:滋長,培植。
去:除去。
疾:毒害。
盡:徹底。
【賞析】
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在樵李被越王勾踐打敗,傷足而死。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闔閭的兒子——吳王夫差在夫椒擊敗越國軍隊,報了父仇。越王勾踐派使臣求和,夫差準備答應。吳國大夫伍子胥力諫吳王拒絕越國的求和。他說:
“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
意思是:樹立品德,莫如日積月累,不懈怠地進行培植;治療疾病,莫如徹底消除,不留下任何病根。
伍子胥頭腦清醒,深謀遠慮,知古論今,始終視越國為吳國的勁敵。他向吳王講述了夏代少康中興的歷史,越王勾踐的國策及吳、越兩國的世仇關系,希望吳王夫差以史為鑒,消滅越王,除惡務盡。猶如人治病一樣,務要徹底消除,不留病根。如果放虎歸山,就可能重蹈歷史覆轍。
可是,吳王聽不進伍子胥的忠言,與越議和,養癰遺患,為自己留下了一個日后的掘墓人。二十年后,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休養生息,重整旗鼓,一鼓作氣滅了吳國。
歷史又一次上演了一出臣智君愚的故事,在令人嘆息的同時,不是可以令人深思并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么!
上一篇: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國語》|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