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
【注釋】
選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舉:舉薦。
仇:仇敵。
親:親人。
【賞析】
《左傳·魯襄公三年》記載,晉國中軍尉祁奚請求告老退休,晉悼公問誰可接任他的職位,祁奚便推舉了解狐,而解狐是他的仇人。晉悼公準備任命解狐而解狐死去,又問人選,祁奚便推舉了自己的兒子祁午。人們認為,祁奚在這件事情上,稱得上能夠舉薦賢人了。人們說,祁奚正直,舉薦仇人,不是為了討好諂媚。舉立兒子,不是為了偏私結黨。
襄公二十一年秋,晉國叔向等人因羊舌虎獲罪,被范宣子囚禁。樂王鮒見到叔向說:“我為您去求情。”叔向沒有應聲。樂王鮒走時,叔向也不拜謝。叔向的從人都責備他,叔向說:“樂王鮒是一個一切順從君王的人,怎么能行。只有大夫祁奚才能救我。”家人們對此都想不通,叔向則認為祁奚一定行,因為他:
“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
意思是:(祁奚大夫)舉薦族外的人不遺棄仇人,舉薦族內的人不回避親人。
果然,祁奚聽說叔向被拘后,立即進見范宣子,說明不能因為一個羊舌虎而殺害一個國家棟梁,并勸說晉平公赦免了叔向。由此看來,叔向相信正直的祁大夫不會遺棄自己是正確的。
祁奚一直被視作正直人的典范,受到人們贊賞。后來,人們也用“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這句話的意思,贊美具有這種品德的人。如《三國志·蜀書·許靖傳》說:“茍得其人,雖仇必舉;茍非其人,雖親不授。”
上一篇:皮之不存,毛將安傅!|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