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注釋】
選自《論語·季氏》第一章。
修文德:提倡禮樂教化。文:文教,指禮樂。
來:使……來(歸附)。
安:使……安定。
【賞析】
季孫氏是魯國最有權勢的貴族,他將要討伐附屬國顓臾。孔子的弟子冉求、子路當時任季孫氏的家臣,將這一情況告訴了孔子。孔子說:
“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意思是:邊遠的人不歸服,就修飭文德招徠他們;既招徠了,就使他們安定下來。
孔子認為,一個國家的政治統一,應該主要依靠文德,而不是武力。所以反對季孫氏攻伐顓臾,以戰爭的手段來求得統一。孔子主張,以禮來治國、以德來行政,以文教德化來爭取人心。他說:“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因為,平均了就沒有貧困,和諧了就不會寡少,安定了就不會傾覆。如果君主這樣做了,邊遠的人還不愿歸服,就應該整治禮樂,修飭文德來招徠他們,已經來了,就應讓他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孔子批評冉求、子路未盡到輔佐的責任:邊遠的人不歸服,卻不能招徠他們,國家面臨分離,卻不能守護,反而在國內興師動眾,打一場非正義戰爭。孔子的批評,體現了他主張安定團結,以仁德服人,“仁者愛人”的基本思想。千年來,這種理念代代相傳,形成了中華民族崇尚和平的優良傳統。
上一篇:當仁,不讓于師。|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