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
【注釋】
選自《戰國策·趙策一》。
師:榜樣,教訓。
【賞析】
張孟談是趙國一個有遠見有謀略的賢相,他輔佐趙襄子鞏固王位后,便開始考慮如何使趙氏建立五霸一樣的基業。他對趙襄子說:“當年先主簡子掌政時曾說:‘春秋五霸之所以得以號令天下,不外乎兩點原因:一是君主大權足以約束臣民,二是遏制大臣權力,不要讓其左右君主。”從歷史的經驗看,君臣權勢相當而能辦好事情的,從來都沒有過。張孟談認為,自己名聲顯赫,地位尊崇,手握重權,不利于樹立國君的威望。因此請求辭職歸權,讓老百姓只知有大王,而不知有張孟談。
趙襄子則認為,大臣盡心為君主謀事,做出了貢獻的,自然聲名顯赫;勞苦功高的,自然身份尊崇;為國操勞的,自然權重勢大;以忠信自律的,老百姓自然敬服。這些,都是古代圣賢治國安邦的法寶,做國君的不能隨意拋棄。張孟談于是提醒說: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
意思是:不忘歷史的經驗教訓,可以成為辦好后事的老師。
作為一國的宰相,張孟談以為趙王樹立權威為要,避免臣重君輕,尾大不掉的局面出現,甘愿辭去相位,其克己為君的境界,深遠的謀略,在當時無疑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經他再三請求,趙王不得已同意了。張孟談于是納還封地,歸還相印,來到一個叫負親的小山上以耕種為樂。
不久,趙國受到韓、魏、齊、燕四國進攻,趙襄子親自來到負親的小山上,詢問應對之策,請張孟談出山。張孟談便設計瓦解了四國的聯盟,解除了趙國的危難。
這一句所表達的道理,歷代多所引用,并成為大家習用的成語。
上一篇: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日月輝于外,其賊在于內;謹備其所憎,而禍在于所愛。|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