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
【注釋】
選自《戰國策·齊策六》。
效:效法。
惡:恨惡。
【賞析】
燕國上將軍樂毅奉燕昭王之命,聯合趙、韓、魏、楚攻打齊國,奪取了70多座城池。然而,只剩下莒和即墨沒有攻下時,昭王去世了,惠王即位。惠王中了齊人的反間計,懷疑樂毅而改用騎劫為帥。齊國良將田單抓住戰機,以即墨為據點,整頓軍隊,大敗燕軍,殺死騎劫,一鼓作氣收復了70余城。然而進攻到聊城時,打了一年多拿不下來。原來守城的燕將攻占聊城后,被人進了讒言,燕將害怕被處死,就死守聊城,不敢回國。
義士魯仲連見聊城久攻不下,遂給燕將寫了一封書信,用箭射到城里,曉以利害,勸其撤兵。信中引古語說:
“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strong>
意思是:專門注重細微末節的人,做不出有聲望的大事;不堪忍受小辱的人,建不起名譽和美名。
魯仲連勸告燕將,一是撤兵回國,輔助孤立無援的燕王,改革政治,移風易俗,功名可以傳聞于天下。二是離開燕國,不顧議論,去到齊國,分給封地,確定爵位,世世代代享有諸侯那樣的威名,與齊國共存亡。這兩者,燕將都可以顯揚名聲,得到實惠,任由選擇。
接著,魯仲連便從“節”、“恥”兩個方面,勸導燕將撤兵。他說,過于看重小節的人,難以立有聲望的大功;不堪忍受小辱的人,難以成就威名。并舉了管仲和曹沫兩個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管仲曾是齊國公子糾的家臣,在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王位時,用箭射中了公子小白(后來的齊桓公)的帶鉤,是篡逆行為;不能為公子糾死義,是貪生惜命;身陷囚籠,是奇恥大辱。如果管仲就此慚愧不敢見人,不過一輩子卑賤低下,平庸終身罷了??晒苤偃淌苓@奇恥大辱,最終掌握了齊國政權,匡正天下,糾合諸侯,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美名傳揚天下。
曹沫受魯莊公之命,領兵作戰,三戰三敗,失地千里。如果只知死拼,不過是一個戰敗的將軍??伤[忍三次敗北的恥辱,與莊公重新謀劃,在齊桓公威服天下,會盟諸侯之時,憑著一柄寶劍,劫持桓公,義正辭嚴,一舉收回了三次戰敗失去的土地,天下為之震動,聲名遠播。
以上這兩個人,并不是不能為小節、小辱而死,只是他們認為功名未立、壯志未酬,憤而求死是不明智的。所以去掉怨恨之心,不顧些微之恥,而成就了一生的功名。
燕將被魯仲連說服了,撤兵而去,使人民避免了一場刀兵之禍。
上一篇: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