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爛死于沙泥,吾寧樂之;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
【注釋】
選自唐·韓愈《應(yīng)科目時與人書》。
帖:同“貼”。
【賞析】
唐貞元八年(公元792年),韓愈考中進士,隨后,連續(xù)三次應(yīng)宏詞科考試不中。于是寫了這篇《應(yīng)科目時與人書》,書中舉了一個奇特的怪物,托物以喻,表明自己的志向:
“爛死于沙泥,吾寧樂之;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
意思是:我寧可爛死在沙泥里,也不愿對人俯首帖耳,搖尾乞憐,因為那不是我的志向!
韓愈文中的這個怪物,得到水時,可變化風(fēng)雨,上下于天;若得不到水,便只有尋常尺寸大小。它當(dāng)前正處于“窮涸”之中,自己不能弄到水,所以,希望社會上的“有力者”能“哀其窮”,給以薦舉,讓其能夠“運轉(zhuǎn)”起來。
顯然,這個“怪物”,就是韓愈的化身。而“有力者”,則是韓愈希望薦引自己的人,也就是能讓其“運轉(zhuǎn)”起來、變化風(fēng)雨、上下于天的“水”。為能得水蓄勢,韓愈不得不求人薦引,雖然如此,韓愈卻有一身正氣、骨氣和傲氣,品行卓異,意志凜然,干不出阿諛奉承之事。所以他說,寧可爛死在沙泥里,也不愿為了得到薦引而擺出一副俯首貼耳、搖尾乞憐的樣子,因為那不是我的志向!由此可以看出,韓愈人格之高尚,非一般媚俗諂上者可比。
上一篇: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士窮乃見節(jié)義。|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