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注釋】
選自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暮春:晚春。
【賞析】
陳伯之在南朝齊末曾為江州刺史,抗擊過梁武帝蕭衍。后來投降了梁武帝,因懼禍,又于天監元年(公元502年)投降北魏,封為平南將軍。天監四年(公元505年)冬,梁武帝命其弟臨川王蕭宏統兵北伐,陳伯之率兵抗拒。此時,丘遲正在蕭宏軍中任咨議參軍,次年三月,他受命以個人名義寫了這篇優美的駢體書信《與陳伯之書》勸降。為了打動陳伯之,丘遲曉之以大義,陳之以利害,動之以情。這三點層層深入,綜合發揮作用,增強了勸降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在動之以情方面,他寫出了江南動人的風光: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strong>
意思說:暮春三月,江南草長,綠意盎然,各種各樣的鮮花盛開,群鶯鳴叫著飛來飛去。
這幾句寫景名句,寫活了江南暮春旖旎迷人的風光,歷來受到人們激賞。陳伯之投降北魏后,遠離江南,所以這“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醉人春景,一定能勾起他南國的許多美好回憶。因為人們眷戀故土的感情是滲入血液、沁透心神的。書信后面,再輔之以“高臺未傾,愛妾尚在”的溫馨生活,即使鐵石心腸的人,也會受到感染。
晚唐詩人錢翊在七絕《春恨》中,對陳伯之的故國之思解析得頗為全面:“負罪將軍在北朝,秦淮芳草綠迢迢。高臺愛妾魂消盡,始得丘遲為一招?!逼渲屑扔泄释林畱?,亦有親人之思。所以丘遲從這兩個方面動之以情,對癥下藥,切中了陳伯之心靈深處最易觸動的思緒,從而叩開叛將的心扉,自然生出歸順之心。
陳伯之得信后不久,果然率部歸降。當然,陳伯之的歸降,一定有政治的、歷史的,以及自身的種種原因,但一封好的書信,在開啟他幡然歸降的心理變化方面,一定也起了某種微妙的促進作用。
上一篇:斯賢達之素交,歷萬古而一遇。|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