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
【注釋】
選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
患:只愁。
令名:好的名聲。令,美好。
彰:顯揚。此指傳開去。
【賞析】
西晉時期,義興陽羨(今江蘇省宜興)有一個名叫周處的人,年輕時橫行鄉里,任性野蠻,被視為一害。當時義興河中有蛟龍,山上有惡虎,經常侵害擾亂百姓,加上周處,義興人稱為“三害”,而以周處的危害最為嚴重。于是有人勸說周處去刺殺惡虎,斬殺蛟龍,希望他被蛟龍、惡虎咬死,減少一害。于是,周處去刺殺了惡虎,又下水擊斬蛟龍。蛟龍時浮時沉,游了幾十里,周處緊追不舍,與它同出同沒,也游了幾十里。這樣過了三天三夜,鄉里人沒見到周處回來,都以為他被蛟龍咬死了,便互相慶賀。
不料,周處斬殺蛟龍后,從水里出來了。他聽說鄉里人慶賀的事,才知道自己被人視為禍害,于是有了悔意。他去吳郡尋訪陸機、陸云,陸機不在,只見到陸云。周處告訴了他自己的想法,又不無顧慮地說:“想悔改自己的錯誤,又擔心自己蹉跎了歲月,年紀大了,不會有什么成就?!?/p>
陸云勸勉道:古人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您未來的日子還長,要改過自新,完全來得及。又說: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
意思說:一個人只怕沒有立下志向,又何必擔憂美名得不到顯揚呢?
周處在陸云的勉勵下,勇敢地改正了自己的過錯,終于成了一名忠臣孝子。
上一篇:以小人之慮,度君子之心。|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