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注釋】
選自南朝梁·蕭繹《采蓮賦》。
棹(zhào):劃船的槳。
藻:水草。
萍:水中的浮萍。
斂:收縮,收斂。
裾:衣服的前襟。
【賞析】
《采蓮賦》是蕭繹的一篇體物抒情小賦。開頭四句,“紫莖兮文波,紅蓮兮芰荷;綠房兮翠蓋,素實兮黃螺”,描寫水中紅蓮,猶如特寫:淡紫的莖干出于綠水,微風吹來,拂起陣陣波紋,它擎起一團紅蓮,亭亭玉立,綠色荷葉為其扶枝。荷葉仿佛一面高大的翠蓋,遮蓋住綠色的苞蕊。豐碩的苞蕊中,藏著素白的蓮子,那一絲絲黃瓣,仿佛輕盈的霓裳羽衣。接著,鏡頭拉開,搖向遠方,一艘畫船在水波蕩漾中輕擺慢搖而來:
“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意思說:蘭棹將舉,已被水藻牽掛:船身未動,浮萍早已漾開。少女腰如束素,來回走動。芳齡正盛如春末夏初,青春美麗如嫩葉苞花。一面擔心沾濕衣裳而躲閃著,發出輕盈的笑聲,一面避免小舟傾斜,小心地收斂起衣裳。
這一句描寫少女們輕舟蕩漾的情景,宛然一幅夏日湖上蕩舟采蓮圖!你看,蘭棹剛欲舉起來,卻被水藻牽掛住了;輕舟尚未移動,浮萍已然蕩漾開來。少女們柳腰微擺,在船上欲行又止。她們芳齡嬌俏如春末夏初,青春美麗如嫩葉苞花。一面擔心弄濕了衣裳而躲閃著,發出銀鈴般的笑聲;一面避免小舟傾斜,小心地收斂起衣襟。
作者用了四個動詞“棹移”、“藻掛”,“船動”、“萍開”,描寫小舟在水面起步劃動的情形,貼切生動,活靈活現;少女在舟中欲行又止的狀態,亦被作者捕捉到,“遷延顧步”四個字猶如一幅中景鏡頭,把那動態的瞬間凝固了起來。因為是輕舟蕩槳,不敢縱情游樂,作者以“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一句,表現少女們既怕弄濕衣裳,又怕小舟側傾的情狀,寫人詠物,亦頗傳其神韻。而“淺笑”、“斂裾”二詞,狀寫少女神態動作,更是惟妙惟肖,情韻盎然,令人有如身臨其境一般。
這其中,以“夏始春余”,比喻少女二八芳齡,以“葉嫩花初”,比喻少女青春靚麗。意境新穎,道前人之未道,更是具有創新特色,別具一種美感。
所以,朱自清在其名篇《荷塘月色》中,引了該賦中從“于時妖童嬡女”至“畏傾船而斂裾”一段,以再現“當時嬉游的光景”。其意境之優美,語言之美妙,影響之深遠,可見一斑。
上一篇: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于用事?“思君如流水”,即是即目;“高臺多悲風”,亦惟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詎出經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鐘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