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注釋】
選自明·張岱《湖心亭看雪》。湖心亭,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
霧凇:霧氣。
沆碭(hàngdàng):白氣彌漫的樣子。
長堤:指西湖中的白堤。
芥:小草。指微小的事物。
【賞析】
張岱的小品,長者千把字,短者一二百字,筆墨精練,風神綽約,洋溢著詩的意趣。他的《湖心亭看雪》就是這樣一篇小品。作者記敘十二月隆冬多雪之時西湖看雪的情景。大雪后,湖山封凍,冒寒賞雪的人不多,夜里到湖上看雪的人更少。西湖雪夜,萬籟無聲。周圍山上堆滿厚厚的積雪,雪光映著云天,湖面上一片霧氣朦朧: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strong>
意思說:湖上雪光、水汽混漾不分,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片白色。遠遠望去,湖上只有長堤一線痕跡,湖心亭一個小點,一葉小草般的小舟,以及舟上兩三個小顆粒般的人。
這一句寫的是從高遠處俯瞰湖中雪景的情形:云天山水,“上下一白”,湖上白茫茫混沌一片,唯有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余舟“一芥”,點綴在這片晶瑩雪白之中,整個景色猶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為表現天空、云層、群山、湖水之間混沌難辨的景象,作者連用三個“與”字,將天、云、山、水緊密地聯系起來,這三個“與”字,使這些自然景象一下子變得活動起來,在上的天、云,在下的山、水,一片混茫的白,讓人感到“上下一白”景象更加自然形象,生動貼切,仿佛就在眼前。
同時,作者將“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边@些不同方位的景色,通過多點透視法,同時繪在一幅畫面上,朦朦朧朧,猶如一首夢幻詩,給人以依稀恍惚之感。而且,由“長堤一痕”,到“湖心亭一點”,到“余舟一芥”,再到“舟中人兩三粒”,其鏡頭逐漸變小,量詞“痕”、“點”、“芥”、“粒”等,也是一個小似一個,這種從小而更小的變化,是隨著視線移動,小船蕩漾,漸次發生的,讀之渾然不覺。
尤見功力的當數量詞的錘煉,“上下一白”之“一”,形容霧凇籠罩人間,天地渾然難辨,唯覺廣大無邊;而“一痕”、“一點”、“一芥”之“一”,則狀其依稀可辨,似有若無,遠遠看去,唯覺其小。這一系列“一”的運用,令畫面境界立出。
本句文字表面寫景,其實蘊涵有深于景色的意義,它讓我們深切感到,在這片混沌的世界中,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茫茫如“太倉梯米”般渺小的深沉感慨。
上一篇: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如玦、如帶、如規、如鉤;色如鑒、如瑯玕,如綠沉瓜,窈然深碧,瀠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