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到底,永不言棄
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難挨的。
——馬云
如果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我們不難發現,創業者最需要的是永不言棄的創業精神。
1992年,馬云首次創業,他創建了海博翻譯社。翻譯社第一個月的收入是700元,但房租卻高達2400元。為了將海博翻譯社維持下去,馬云獨自到義烏、廣州進貨,翻譯社開始兼營禮品、鮮花等生意,以最原始的小商品買賣來維持生存。
1995年,馬云創立中國黃頁,馬云將自己的六七千元全部拿出來,加上從妹妹、妹夫那里借來的錢,東拼西湊才湊足了2萬元。當時他只租了一間房間作辦公室,房間里只有一臺電腦,錢是一塊一塊地數著花的。
1999年,馬云在杭州成立了阿里巴巴公司,由于沒有辦公場地,他就把家當作辦公室。他和他的創業伙伴們沒日沒夜地工作,誰累了就鉆進地上的睡袋里睡一會兒。
對此,馬云回憶說:“如果我成功,我認為成功的原因,就是永不言棄,從不氣餒。”
敏銳的觀察力、果斷的行動力和堅強的毅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你可以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機遇,同時通過果斷的行動去抓住它,最后,你還需要用堅強的毅力將其轉換成為真正的成功。
永不言棄是一位成功人士不可或缺的素質。只有做到“永不言棄”,你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你才會把艱辛與痛苦看作是人生路上的插曲,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一個人若沒有一種“永不言棄”的毅力,即便你的創業計劃再美好,創業條件再充足,你在創業路上也不會成功。
馬云如此,其他的創業者也是如此。下面我們來看一位面對失敗永不言棄、百折不撓、堅持到成功的創業者的故事。
1927年,美國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決堤,一個9歲黑人小男孩的家被沖毀。在洪水即將吞噬他的那一刻,母親使勁救他上了岸。這件事在他幼小的心靈深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32年,從8年級畢業的男孩因為阿肯色州的中學不招收黑人,只好到芝加哥去念中學。因為家境并不寬裕,他的母親便為整整50名工人洗衣服、熨衣服以及做飯,來換取男孩上學的錢。1933年夏天,懷揣著家里湊足的那筆血汗錢,小男孩踏上了開往陌生城市芝加哥的火車。在芝加哥,男孩以優異的成績從中學畢業,并順利讀完了大學。
1942年,他創辦了一份雜志,由于支付不了500美元的郵費,導致他不能給訂戶發函。一家信貸公司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但需要一筆財產作為抵押。母親有一套分期付款購買的新家具,這是她一生最心愛的東西。但為了孩子的事業,母親最終還是同意抵押了家具。1943年,男孩的雜志大獲成功,他終于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夢想。那天成了男孩最幸福的時刻。
后來,男孩又經歷了一段痛苦的日子,他經營的一切似乎都陷入了黑暗。面對巨大的困難和障礙,他已回天乏術了。當他憂心忡忡地告訴母親:“媽媽,這次看起來我要失敗了……”母親果斷地打斷了他的話,說道:“無論什么時候,只要你努力嘗試了,就不會失敗。”
就這樣,憑借著頑強的毅力,他堅持向前,果不其然,男孩順利渡過難關,并攀上了事業的新高峰。這個男孩就是舉世聞名的美國《黑人文摘》雜志的創始人、約翰森出版公司的總裁、同時還是三家無線電臺的所有者——約翰·H.約翰森。
約翰森的經歷告訴我們,命運全靠拼搏,要用奮斗換取希望。
想成功,必須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堅持到底,永不言棄;二是,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回頭看看第一點:堅持到底,永不言棄。在約翰森看來,只有一種可能導致失敗,那就是放棄努力。
成功是屬于那些不辭辛勞、不斷付出艱苦努力的人的。馬云的一句話足以說明這一點:“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難挨的。”想要享受黎明時的陽光,就必須在之前的黑暗中堅持下去。
在創業的過程中,持之以恒至關重要,每當遭遇挫折,都要告訴自己:堅持下去,再來一遍。因為這一次的失敗已成過去式,下一次才是成功的開始。人生的過程也不過如此,跌倒了,再爬起來。只是成功者爬起來的次數比跌倒的次數多一次,而平庸者爬起來的次數比跌倒的次數少一次罷了。最后一次爬起來的人被稱為成功者,最后一次沒有爬起來的人被稱為失敗者。
只有像馬云、約翰森那樣認準目標、堅持到底、永不言棄,才能成功。即使遇到千難萬險,也不要放棄,不輕言放棄,不退縮,不向命運屈服。只要你能做到這一點,那么,你就有機會成為另一個馬云、另一個約翰森。
上一篇:員工是企業最大的財富
下一篇: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