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最高境界是幽默
幽默也是一種智慧。
——馬云
說話的最高境界就是幽默。如果一個人能巧妙地運用幽默的語句,把一件看似平淡的事情輕描淡寫地說得人人想笑,這個人的口才一定是非常了得的。
2008年4月,久未公開露面的馬云突然出現在“2008年中國企業年會”的現場。上一年,他曾在該年會上做出過“冬天”的預言。這次會上,他再次預言經濟危機將在三年內給每個人帶來打擊,但危機越大,機會也就越多,優秀的企業在危機中照樣還能發展。在談到危機結束時間的時候,馬云幽默地說:“今天中午,我在外面吃飯,餐廳老板問我,按你估計,明年經濟危機會結束嗎?我說,明年下半年就結束了。他驚喜地問,明年下半年真的會結束嗎?我說,明年下半年你就適應了。”
本來企業家們被經濟危機鬧得心情沉重,但馬云的幽默立馬引來了場上的一片笑聲。馬云的調侃不僅讓大家緊繃的神經放松了下來,而且使得他們覺得經濟危機并沒有那么可怕。
從馬云的這段話中,我們明白了他的一個觀點:凡是要來的總會來到。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去適應它,而非逃避。這才是最主要的。
幽默的語句總是能深入人心,而要想讓自己的語言充滿幽默感,就需要學會運用比喻。比如,當馬云在談到職場經理人和創業者的區別時,他說:“上山打野豬。一槍打出去,野豬沒死,沖了過來。扔下槍往山上跑的,是職業經理人;把子彈打完再扔掉槍,從腰間拔出柴刀和野豬拼命的,是創業者。”
其實,很多人在談及職業經理人和創業者之間的區別時,會使用各種各樣的專業術語解釋其中的區別。如果是寫一本專著或者進行一堂授課,這樣的方式會顯得正規且嚴謹。但如果僅僅是演講或者普通的聊天,這顯然并不合適。首先,時間不允許;其次,聽眾沒興趣。馬云這種生動的比喻,不僅很好地傳達了意思,還讓對方很容易就能理解。
通常當我們必須要說出一些批評或評價的“真話”時,可能會變得手足無措。這時,我們也可以借助幽默來暗示一下對方,既保全了雙方的顏面,還達到了目的,簡直就是一舉兩得。就像是兩人對弈,一人連敗三局。旁觀者問結果如何。輸棋者挺幽默的,答道:“第一盤我沒贏,第二盤他沒輸,第三盤我要和,他不肯。”換種說法表達,既保全臉面,還讓人一樂。
從前,有個人請客。席間,一客人舉杯就放聲大哭。主人忙問道:“老兄何故臨飲而泣?”客人回答說:“我生平愛的就是酒,如今酒已死,為何不悲不哭?”主人笑道:“老兄錯了,酒怎么會死呢?”客人故作沉思,道:“既然沒死,那又為什么沒有一點兒酒氣呢?”于是,滿座大笑。
如果這位客人一開席就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那么可能讓酒宴的氣氛變得尷尬,還會損害與主人之間的友誼。但如果一味回避,主人就難以明白客人的真實心意,不會知道自己的待客之道出現了問題。而以幽默的方式提醒主人,便能讓主人在笑聲中明白自己的失誤。
每個人在交流中都會用到幽默,尤其是那些需要時刻面對公眾的演講人,幽默就更是不可缺少的。因為,使用幽默的語言,可以調動起臺下觀眾的情緒,營造出良好的談話氛圍。
有一次,世界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在某劇中扮演國王的角色。在演出即將結束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突然從臺側走上了舞臺。在接受觀眾禮節性的祝賀后,她優雅地走向了莎士比亞,想向其表示祝賀。
然而,當時的莎士比亞已經完全沉浸在角色中,并沒有覺察到女王的走近。女王見狀,又步入了臺側,并故意用眼神向莎士比亞示意。但莎士比亞還是專注于演出,并沒有注意到女王的示意。于是,女王趁莎士比亞下場的時候,再次走到了他面前,留下一只手套。然后,姍姍走下了舞臺。
這時,剛念完臺詞的莎士比亞才回過神來。他自然地拾起手套,面對觀眾說道:“雖然朕有要務即將離開,但還是親自為王妹撿起手套。”這句道白與剛剛的形體動作渾然天成,立即融入了剛才的這幕戲中。女王喜形于色,連聲贊嘆。
在上面的小故事中,莎士比亞融情于景,幽默地為自己自圓其說,瞬間化尷尬為溫馨。或許,這原本只是隨口一說,但卻被他說成了充滿溢美之意的奉承話。
總而言之,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使你的對手無言以對,也可以化解尷尬的局面,還可以舒緩當前的壓力,贏得別人的贊賞。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必過分嚴肅,一旦你的精神每時每刻都保持緊繃狀態,那么,與人相處的樂趣也會隨之減少。
上一篇:要擅長說話,也要學會沉默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