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儉以養德》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指儉樸的生活習慣,能培養良好的道德。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例】儉樸,是我國勞動人民的一種美德。古人是十分重視這一美德的。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段話,明白地指出了儉樸與道德、志向的密切關系,就是說,你若要做一個有高尚道德、有遠大志向的人,首先必須做一個生活儉樸的人。(陳宇華《儉以養德》)
又作〔儉以養志〕
【例】“儉以養志”。古今中外一些有識之士,常以勤勞來砥礪自己的志向。“謙”、“儉”、“勞”三字實是革命先烈留給我們青年一代的寶貴財富。(顧志興《“立身之本”與“終身之戒”》)
上一篇:《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儉節則昌,淫佚則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