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擅長說話,也要學會沉默
禁語前覺得能不說話真好,禁語后才覺得能說話真好。
——馬云
有的企業家有很好的口才,他們的話往往能激起員工極大的工作熱情,并給員工帶來極大的信心和鼓勵。馬云就是這樣的企業家,只要他一開口說話,就會成為員工、同行和媒體的關注焦點。馬云的口才是出類拔萃的,他能輕易地把別人引導到自己的思路上來。阿里巴巴參謀長曾鳴這么評價馬云:“雖然他本質上很謙虛,但實際上他是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人。要想讓他語出平淡,還不如把他關起來好了。”擁有如此杰出口才的馬云,有時候會很高調。從北京到東京再到秘魯,他總是令人矚目的焦點。只要他一開口,就會把臺下觀眾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所以,他成了媒體爭相采訪的對象,也成了創業青年們競相追捧的偶像。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上市以后,馬云就對外宣稱一年內不接受媒體采訪。這一年,他極少出現在公眾面前。即使在“淘寶封殺百度”事件的時候,他也還是保持沉默。
2008年初夏,馬云離開杭州到重慶北碚縉云山白云觀借住三天,目的就是讓自己沉靜下來。在與世隔絕的道觀里,馬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認真地用毛筆字抄寫經書。
三天后,馬云一走出道觀就說道:“禁語前覺得能不說話真好,但之后才發覺能說話真好。”
2008年7月12日,馬云參加了在重慶舉行的民營經濟論壇,整個過程中,馬云一直保持著笑而不語的狀態。當記者問到他要在重慶待幾天時,他只是伸出一個指頭,表示一天。
2009年1月底,馬云到三亞休假,一開始就“禁語”了三天,全靠寫字來跟助理交流。
馬云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據一位阿里巴巴高層透露:“過去總是他在說,大家聽,由他帶動著大家的思路。自從禁語后,他才有更多機會傾聽和思考別人所說的話。”
作為一名企業家,必須要有思考能力,也必須給自己思考的時間。如果僅僅是一味地向前沖,一味地說話讓別人聽,那么,就根本沒有思考的時間。所以,馬云選擇了禁語,在此期間,他是絕不開口說話的。禁語期間,馬云完全避開了來自外界的干擾,在那塊只屬于自己的空間里思考。后來,他就給全公司發送了一封名為《冬天的使命》的郵件,這就是他思考的成果之一。事實證明,他又一次做出了準確的預測。
但為什么馬云在禁語后,才發現說話的好處呢?那是因為他通過思考,已經把一些重大事情考慮清楚,并已經把自己下一步的行動確定下來了,也就有了說話的底氣。他想把自己醞釀出的想法付諸實踐,于是便有了《冬天的使命》這封郵件。在經濟危機來臨前夕,馬云為阿里巴巴找到了安然度過嚴冬的方法,這正是他禁語的成果。
企業家是整個企業的靈魂,越是著名的企業家,外界就越喜歡從他們的只言片語中捕捉信息。所以,企業家必須謹言慎行,稍有差池將會釀成大禍。
然而,馬云恰恰是一個喜歡并擅長說話的人,他說的很多話甚至被歸納成一本厚厚的馬云語錄。因為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所以他才說:“禁語前覺得能不說話真好。”那時候,他清楚地知道禁言至少能減少是非。特別是在公司即將有大動作的時候,更不能多言,一旦說多了會造成市場波動,嚴重干擾他的決定。
從這件事中可以得出,企業家要擅長說話,也要學會保持沉默。
沒有哪個企業不需要對外宣傳,因此,領導者的公開講話無疑是宣傳的重要途徑。一位著名的企業家在公開場合發表講話,一定會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也會引來媒體的蜂擁而至。這就為公司做了很好的宣傳。馬云頻頻出現在公開場合并講話,雖然最初的目的不一定完全是為了公司宣傳,但客觀上卻起到了宣傳的效果。
阿里巴巴之所以擁有很高的知名度,不僅是因為其自身良好的發展態勢,還得益于馬云個人形象的塑造。馬云是阿里巴巴的靈魂,一提到馬云,大家就會想到阿里巴巴。馬云每次出現,都吸引了足夠的眼球,幫助阿里巴巴提升影響力。
顯然,馬云的禁語也是在告誡大家,言多必失。話說多了會招致是非,一句無心之語可能會被外界曲解,人們可能將某種憑空推斷出來的觀點強加其中。而一旦這種言論散布出去,便會影響企業家及其公司的聲譽。
同時,企業家在發表自身觀點時,還應該傾聽他人的想法,特別是知名企業家及其同行人士的觀點。在經濟危機來臨之前,馬云到世界各地拜訪了很多著名企業家,其中包括比爾·蓋茨、巴菲特、杰克·韋爾奇等。從他們那里,馬云收獲了很多,并感受到了世界經濟發展的脈搏。馬云之所以能提早預測出世界經濟危機的到來,與他拜訪了這些在全球經濟中舉足輕重的企業家不無關系。
所以說,企業家需要給自己時間去傾聽和思考別人的建議。這有助于企業家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并掌握整個經濟發展的情況。同行之間有效的交流,可以使企業家明晰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
上一篇:要“最合適”的,而非“最好”的
下一篇:說話的最高境界是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