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格言
如果你不采取行動,那么即使是世界上最實用、最經典、最可行的哲學,也難以行得通。
只要你肯積極地采取行動,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沒有行動就沒有結果,世界上的每一件東西都是由一個個想法付諸實施之后才獲得的。
人生是買不到萬無一失的保險的,但我們可以做到一點,那就是下定決心,去執行我們的計劃。
那些積極主動的人,會用他們的決心點燃心靈的火花,想出各種辦法去完成他們的心愿,他們更有勇氣克服前進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難。
一個人只有自己依靠自己,才不會讓自己失望,并且能增加自己掌控命運的機會。智者只會積極主動地促使事情發生。
我們這個世界總是有很多有想法、有主意的人,但是,成功地將一個好主意付諸實現,比在家空想出上千個好主意更有價值。
習慣的繩索不是將我們引領到達高峰,就是引領我們跌落谷底,這要看它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
為了勝利,你需要行動,行動,再行動!永遠行動!這樣,你的安全就能得到保障。
December 24,1897
親愛的約翰:
智者說過的話我總是會記憶深刻。曾有一位智者說得很好,他說:“教育所涵蓋的意義非常廣,但是教育本身并不教你任何東西。”這位智者向我們展示了一條真理:如果你不采取行動,那么即使是世界上最實用、最經典、最可行的哲學,也難以行得通。
我一直相信,機會是靠機遇得來的。即使再好的構思,也會存在缺陷;相反,即使是一項很普通的計劃,如果能得到有效執行,并且能持續發展,那也會比一項半途而廢的好計劃要強許多。因為前者會始終如一地貫徹執行下去,而后者卻前功盡棄。因此,我認為成功并沒有什么秘訣,要想在人生中取得好的結果,擁有超常的聰明智慧和特殊才華固然好,但是,倘若沒有這些,也大可不必悲哀,只要你肯積極地采取行動,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但令人遺憾的是,很多人并沒有記住這個最大的教訓,最終使自己變得庸碌無為。只要看看那些一事無成的普通人,你就會發現,他們都不過是在懵懵懂懂地活著,他們說的總是比做的多,甚至只說不做。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會給自己找借口,他們可以說是這方面的行家里手。他們會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為自己辯解,直到最后證明那件事不應該做,或沒有能力去做,或來不及做為止。
我和這種人相比,似乎要聰明機智得多。蓋茨先生把我吹捧成積極主動、自動自發的行動者,我很高興這種吹捧,因為我沒有辜負它。我身上的另一個明顯特征,就是積極行動。我從不喜歡毫無意義的夸夸其談,因為我知道,沒有行動就沒有結果,這個世界上的每一件東西都是由一個個想法付諸實施之后才獲得的。因此,一個人只要活著,就必須考慮行動。
很多人都承認,知識若不以智慧為基礎,就是沒用的。然而,更令人沮喪的是,如果沒有行動,即使空有知識和智慧,一切也都是空談。其實,行動和充分的準備可以被視為事物的兩面。人生必須做到收放有度:如果準備工作做得太多,卻遲遲不采取行動,最后只會白白地浪費時間。換句話說,就是事事必須有所節制,不能陷入不斷演練、不斷計劃的怪圈,而是必須承認這樣一個現實:不論計劃多么周密,我們仍然難以準確預測最后的解決方案。
當然,我并不否認計劃的重要性。計劃是獲得有利結果的第一步,然而,計劃畢竟是計劃,它并不是行動,而且也代替不了行動。這就好比打高爾夫球,如果沒有打過第一洞,便不能到達第二洞。只有行動才能解決一切。如果沒有行動,一切都不會發生。無論如何,人生是買不到萬無一失的保險的,但我們可以做到一點,那就是下定決心,去執行我們的計劃。
缺乏行動的人,都有一個壞毛病——喜歡維持現狀,拒絕做出改變。一切事物都處在變化當中,就好比人會生死一樣,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因此,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深具欺騙和自我毀滅效果的壞習慣。但是,因為內心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很多人會拒絕改變,即使現狀令他非常不滿意,他都不敢向前跨出一步。看看那些本該有所成就,可是最終卻一事無成的人,你就知道他們之所以令人同情的原因了。
沒錯,每個人在決定一件大事時,內心多少都會有些擔心或恐懼,都會面臨困擾,不知道是否應該去做。但是,那些積極主動的人,會用他們的決心點燃心靈的火花,想出各種辦法去完成他們的心愿,他們更有勇氣克服前進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難。
很多缺乏行動的人總是很天真,習慣于被動地等待事情的自然發生,天真地認為別人會關心他們的事。事實上,除了他們自己,別人對他們是不會感興趣的,人們只對自己的事情感興趣。例如,如果有一筆生意,獲利機會越大,我們就越要積極主動地采取行動,但是別人是不會關心的,因為生意的成敗與他們毫無利害關系。這時候,我們最好是積極地向前推進,推它一把,如果我們懈怠退縮,坐等別人采取主動來推進,結果必定會讓我們大失所望。
一個人只有自己依靠自己,才不會讓自己失望,并且能增加自己掌控命運的機會。智者只會積極主動地促使事情發生。
人生中最令人感到沮喪的是,想做的事情太多,結果不但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反而會想到每件事情頭緒紛繁復雜,擔心做不到或做不好,因而退縮不前,以致一事無成。我們必須承認,任何人的時間都有限,都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智者都知道,并非所有的行動都會產生好的結果,只有明智的行動才能獲得有意義的結果,所以智者只會做那些能產生正面效果的工作,做那些與完成最大目標有關的工作,而且他們總能專心致志,因而能做出最有價值的貢獻,并且獲益良多。
要想吃掉大象,必須一口一口地吃。做事情也同樣如此,要想做完所有的事情,只會讓機會溜掉。因此,我的座右銘是:洛克菲勒對緊急事件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
很多人都是自己把自己變成被動者的,他們希冀萬事俱備之后才去行動。然而,人生的機會隨時都有,卻幾乎沒有十全十美的。那些被動者之所以庸庸碌碌地過了一輩子,正是因為他們一定要等到每件事情都百分之百有利、萬無一失之后才去做。但這是愚蠢的做法。我們必須向命運妥協,相信手上的機會正是我們目前所需要的,這樣才會使自己不再陷入行動前永遠被動傻等的泥淖。
我們都渴望完美,但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是絕對完美的,只有接近完美。如果等所有條件都完備之后才去做,只能永遠等待下去,并將機會拱手讓人。等待所有事情都準備妥當之后才出發的人,將永遠也離不開家。要想變成“現在就去做”的人,就必須停止所有的白日夢,一心只想著現在,從現在開始就采取行動。等到“明天”、“下星期”、“將來”再去做,會讓你永遠不可能做到。
每個人都會有失去自信、懷疑自己能力的時候,當我們身處逆境時,尤其如此。但真正懂得行動藝術的人,卻可以用頑強的毅力克服這種情緒,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時候,都會有失敗得很慘的時候;他們還會告訴自己,不論事前做了多少準備,考慮了多長時間,等真正動手去做的時候,仍然免不了會犯錯誤。然而,被動的人卻不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不會從中得到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他們總是告誡自己“或許我真的不行了”,以致放棄了積極參與未來的行動。
很多人都相信心想事成,但我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謊言。好主意一毛錢能買一打,最初的想法只是第一步,是一連串行動的開始,接下來需要第二階段的準備、計劃,以及第三階段的行動。我們這個世界總是有很多有想法、有主意的人,但是,成功地將一個好主意付諸實現,比在家空想出上千個好主意更有價值。
人們用來判斷你的能力高低的真正標準,不是你的腦子里裝了多少東西,而是看你的行動。人們都信任那些踏實穩重的人,他們都會這么想:這個人敢說敢做,一定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我還不知道有人因為沒有打擾別人、沒有采取行動,或要等別人命令才做事而受到贊揚的。商界、政府、軍隊中的領袖,都是一些既能干又肯干、完全自動自發的人。那些站在場外、袖手旁觀的人,永遠都當不了領導人物。
不論是自動自發者,還是被動等待的人,都是習慣使然。習慣就像是一條繩索,我們每天都在編織這條繩索,直到它最后變得粗大到難以折斷。習慣的繩索不是將我們引領到達高峰,就是引領我們跌落谷底,這要看它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壞習慣能擺布我們,左右我們的成敗,它很容易養成,卻很難伺候。好習慣很難養成,但很容易維持下去。
要養成立即行動、現在就做的習慣,最重要的是要有積極主動的精神,戒除懈怠散漫的習慣;還要決心做一個積極主動的人,要勇于行動,不要等萬事俱備才去做。要知道,世界上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事情。培養積極行動的習慣,并不需要特殊的聰明才智或者專門的技巧,只需要勤奮努力,讓好習慣在生活中開花結果,就會達成目標了。
我的兒子,人生就是一場偉大的戰斗。為了勝利,你需要行動,行動,再行動!永遠行動!這樣,你的安全就能得到保障。
祝你圣誕快樂!我想,這時候給你寫這封信,應該是最好的圣誕禮物。
愛你的父親
上一篇:洛克菲勒《天堂與地獄比鄰》
下一篇:洛克菲勒《勇于接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