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出處】唐·杜甫《兵車行》
【譯注】當初去打仗時,里長替他裹扎頭巾,如今頭發白了才回來,接著又要去防守邊關。里正:即里長。唐制百戶為一里,設里正一人,掌管戶籍、賦役等事。與裹頭:給征丁裹扎頭巾。古時男人常用布裹在頭上作頭巾。里長代為裹扎,形容征丁年幼。戍(shù):駐防。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反動統治者窮兵黷武,老百姓征戰戍邊,終身服役。[例]人們拋妻別子,背井離鄉,“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白發還戍邊。”對這種不義的戰爭,人們是憤懣的。(袁鷹《天山路》)
上一篇:《原野猶應厭膏血,風云長遣動心魄.》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雙眼自將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