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出處】漢·樂府古辭《陌上桑》
【譯注】過路的人看見羅敷,不禁放下擔子,捋著胡須,凝視她的美貌。少年見到羅敷,故意脫下帽子整理發巾,想吸引羅敷的注意。因為貪看羅敷,耕田的人忘了犁田,鋤地的人忘了鋤草。髭(zī):嘴唇上邊的胡子。著(zhuó):通“著”,接觸到。一說讀zhù,顯出。帩(qiào)頭:古代男子束發的頭巾。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女子貌美,引人注目。亦用以說明美貌人皆愛之。[例]美貌確是感人的力量。漢樂府詩《陌上桑》有句說:“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可看出以貌動人的作用。(姚學禮《以貌動人》)
上一篇:《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