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但知奢侈者之過,而不知吝惜者之為過,皆不明于源流之說也。
【譯注】
但:只。明:弄明白,理解。
人們只知道奢侈浪費的缺陷,卻不知道過分吝嗇的缺陷,是因為不懂得源泉與水流的關系。
這是徽商舒遵剛的經商感言。
輯自《黟縣三志》卷15《舒君遵剛傳》。
【感悟】
義大于利,因此不能為了一點私利無所不用其極。寬恕別人的過錯,寬容別人的過失,有容人之量,適時地放對方一馬,會使事情更加圓滿地解決,別人也會對你感恩戴德。不能得理不饒人,抓住別人的一點錯誤緊追不放,這只會讓人產生憎恨的心理,甚至還會給自己埋下禍根。所以,給別人留條路,不僅是為了眼前自保,也是為長久平安。
【故事鏈接】
徽商吳良友(字汝益,號玉泉)曾祖吳有貴和祖父吳繼善曾在燕齊一帶做布匹生意。父親吳自寧繼承祖業經營有方,積累了更多的資本,家產超過萬貫。同宗族人幫助吳良友打理生意,經過幾年變得富有,私下將經營所得據為己有的錢達千緡之多。有人為吳良友鳴不平,可是吳良友對待那個同宗族的人并沒有另眼相看,還說:“他不是背叛了我,只不過是在增加我的財富的同時攫取了一點錢財,他要是真的能夠變得富足,那也正是我的愿望”。
【延伸閱讀】
在為人處世上,晉商也表現出了誠實忠厚的一面。他們堅持“和氣生財”、“和為貴”的原則,凡事不做過分,不做法外生意,講求以誠待人。晉商在與同業往來中,既保持平等競爭,又保持相互支持與關照。
運營資本乃商家之生命,猶如血脈,須臾不可缺少。但做生意,難免有短缺之時,互助借貸自然是常有的事。如何對待借債,對商家和個人的品格無疑是一大嚴峻的考驗。有“天下第一喬”美稱的喬家,對債務的態度是:該外的一文不短,外該的聽其自便,由此足見其胸懷寬闊和品格的高尚。
有一家商店關門時,尚欠復盛公(始創于1755年,即乾隆二十年,是中國最古老的商號之一)1000兩銀子,復盛公經理就去那家店里拿了一把斧頭了事;有一家商號倒閉時尚欠復盛公5萬兩銀子,經理登門向喬老爺請罪,喬老爺只是安慰,并不追究欠債。若僅從表面上看,喬家讓借債人“聽其自便”,而借債人的“自便”除感恩戴德外,那就是廣為傳頌了。無疑,喬家實際上等于借此做了一個永久的活廣告。這件事在當時傳為美談。喬家的信譽越傳越廣,越傳越牢靠,從而財源也就滾滾而來。
上一篇:《錢,泉也,如流泉然有源斯有流今之以狡詐求生財者,自塞其源也》原文翻譯|感想
下一篇:《因義而用財,豈徒不竭其流而已,抑且有以裕其源,即所謂大道也》原文翻譯|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