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錢,泉也,如流泉然。有源斯有流。今之以狡詐求生財者,自塞其源也。
【譯注】
斯:才。狡詐:狡猾奸詐。塞:堵塞。
錢財,如同泉水,就好比流動的泉水一樣。有源泉才會有水流。現今一些人采用蒙騙欺詐的手段獲取錢財,這就像是自我堵塞源泉一樣。
這是徽商舒遵剛的經商感言。
輯自《黟縣三志》卷15《舒君遵剛傳》。
【感悟】
義是利之源。因義生財,實際上就是讓源頭豐裕充足,使錢財始終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斷,而狡詐生財,就等于是自己塞住其來源,“自塞其源”。因此,理性的經營者,不會用惡劣、卑鄙之手段去謀取利益。舒遵剛的泉錢之喻體現了徽商對于商業道德的理性態度和基本共識,正是基于這種理性態度和基本共識,徽商形成了良好的經商理念和處世原則,并在商業活動過程中,能夠自覺從仁義道德出發,追求正當的商業利潤,而不乘人之危以狡詐欺騙的手段獲利。
【故事鏈接】
清代,北京城內每年都要用一個月的時間挖城溝一次。于是同仁堂便利用這個機會在城門附近開溝的地方高懸燈籠,為行人照路。燈籠上“同仁堂”3個大字在夜色中分外耀眼,路過的行人在感激的同時,也加深了對同仁堂的印象,產生了好感。
同仁堂還主動開辦慈善事業,冬天設粥廠、夏天送暑藥、興辦義學、施舍棺木,提高了它在貧民中的聲譽。同仁堂通過廣泛的社會活動,吸引了社會各階層的注意力,從而取得了最佳的宣傳效果,樹立了企業形象。
【延伸閱讀】
義利之辯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命題。過去對儒家的義利觀有一種普遍的誤解,認為儒家重義輕利,甚至只講義不講利。
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逼鋵崳鬃釉谶@里并不是談義利關系,而是根據人的德行作評價。君子是指有高尚道德品行的人,小人指不講道德、品德低下的人。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道德高尚的人能深明大義,不謀私利;道德低下的人則只知個人私利,不明大義。這兩種人在社會生活中都存在,孔子所處的時代是如此,當代也是如此。孔子并不反對利,只是強調要以義取利,見利思義,追求合于義的利。后世某些儒家只談義、否定利的做法,并不符合孔子的本意。
上一篇:《因歲以為利,如之何遏糴以壑鄰!》原文翻譯|感想
下一篇:《人但知奢侈者之過,而不知吝惜者之為過,皆不明于源流之說也》原文翻譯|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