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公關社交·禮儀的名人名言大全
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
——《晏子春秋·諫上二》
厚葬破民貧國。
——《晏子春秋·外篇下一》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管子·牧民》
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論語·八佾》
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論語·泰伯》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論語·顏淵》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論語·顏淵》
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孟子·離婁上》
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
——《孟子·萬章下》
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
——《荀子·榮辱》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敬愛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者也。
——《荀子·禮論》
禮,以順人心為本。
——《荀子·大略》
人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國家無禮不寧。
——《荀子·大略》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禮記·曲禮上》
長者賜,少者賤者不敢辭。
——《禮記·曲禮上》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史記·項羽本紀》
恭以敬,可以執勇;寬以正,可以比眾;恭正以靜,可以報上。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禮生于有而廢于無。
——《史記·貨殖列傳》
緣人情而制禮,依人性而作儀。
——《史記·禮書》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三國魏]曹操《禮讓令》
世治則禮詳,世亂則禮簡。
——《三國志·魏書·袁渙傳》
衣以飾外,德以修內。內修外飾,禮有制也。
——[晉]傅玄《傅子·衣銘》
由近以知遠,推己以況人。此禮之情也。
——[晉]傅玄《傅子·禮樂》
人之有禮,猶魚之有水矣。
——[晉]葛洪《抱樸子·譏惑》
儉葬,古人之美節;侈葬,古人之惡名。
——[宋]歐陽修《論葬荊王札子》
禮之始作也難而易行,既行也易而難久。
——[宋]蘇洵《樂論》
禮貴從宜,事難泥古。
——[宋]王安石《請皇帝御正殿復常膳表二首》
禮之至者無文,哀之深者無節。
——[宋]蘇軾《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以下上第一表請舉樂不許批答二首》
民習禮義,易與為善,難與為非。
——[宋]蘇轍《李之純寶文閣直學士知成都府》
所謂禮節,本是人情之所不能已時一種節制,不讓它宣泄得太過分。過分反倒不近人情了。
——楊振聲《拜年》
好習慣是一個人在社交場合所能穿的最好服飾。
——[古希臘]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的哲學》
尊敬賓客,是取得財富、榮譽、長壽和天界的方法。
——[印度]《摩奴法典》
對于任何留在自己家里的客人,要盡一切可能以應有的尊敬,給予他以座位、食物、床、水、根和果實。
——[印度]《摩奴法典》
溫和、謙遜、多禮的言行,有時能使人回心轉意。
——[波斯]薩迪《薔薇園》
禮儀是微妙的東西,它既是人類間交際所不可或缺的;卻又是不可過于計較的。
——[英國]弗朗西斯·培根《論人生》
全不講求禮儀就等于教別人也不要講求禮儀;結果是使人對于自己減少尊敬之心。
——[英國]弗朗西斯·培根《論禮節與儀容》
如果一個人對外邦人也能溫和有禮, 那么他就可以被稱作一個“ 世界的公民”——他的心與五洲四海是相通的。
——[英國]弗朗西斯·培根《論善》
最微末的服務,也應該得到一聲道謝。
——[英國]莎士比亞《馴悍記》
禮儀是在他的一切別種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層藻飾,使它們對他具有效用,去為他獲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與好感。
——[英國]約翰·洛克《教育漫話》
一個沒有德行,不懂人情世故,沒有禮儀,卻有成就,有價值的人,哪兒都是找不到的。
——[英國]約翰·洛克《教育漫話》
別人談話的時候去插嘴是一種最大的冒犯。
——[英國]約翰·洛克《教育漫話》
對丈夫講妻子的過失,或是對妻子講丈夫的過失,是很缺乏教養的,就像當面指摘人家短處一樣。
——[英國]亨利·菲爾丁《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
如果殷勤禮讓的態度不是從一種偉大豐富的生活方式流露出來,一定會顯得拘謹、板滯——從某一觀點來說——甚至愚笨。
——[德國]《歌德自傳》
禮儀周全能寧人息事。
——[法國]約瑟夫·儒貝爾《箴言集》
禮節比法律更重要,它那高雅的特性為自己筑起了一道無法攻克的防護墻。
——[美國]愛默生《集外演講錄》
生命并非短促得連講究禮節的時間都沒有。
——[美國]愛默生《文學與社會目的》
優美的體形勝過漂亮的臉蛋;而優雅的舉止勝過優美的體型……舉止是一種最高雅的藝術。
——[美國]愛默生《論文集》
禮儀是極為重要的, 但卻不可卑躬屈節。貶低歪曲自己, 畏首畏尾都是不可取的。
——[日本]武者小路實篤《人生論》
禮節不由聲望而生,但聲望滋長禮節以為外表上的象征。
——[美國]路威《文明與野蠻》
刻意遵從一種人為的行為規范可以很好地掩飾人們的感情,控制人性中非理智的一面。
——[美國]莫爾頓·亨特《情愛自然史》
上一篇:關于哲言真理·相對的名人名言大全
下一篇:關于言行處世·禮貌的名人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