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學習,完成巨著
漢代的王充,是通過敏而好學,刻苦努力而成功的。王充,東漢時會稽上虞人,出身于“庶門孤族”,沒有什么家底儲備,過著清貧的日子。在《論衡·自紀篇》中,王充這樣敘述自己的青少年時代:童年時與其他兒童游戲,不隨便打鬧,“儕倫(指小伙伴)好掩雀、捕蟬、戲錢”,“充獨不表”。
王充15歲時到京師洛陽進太學深造,開闊了眼界。但太學里的學習并不能使王充感到滿足。《后漢書·王充傳》說他“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即學習時不拘于經典詞句,而是廣讀群書。由于家境貧寒,買不起書,他經常到洛陽的書肆中去看書。在熱鬧的街市里,他也能全神貫注,甚至暗暗背誦下特別好的詞句。王充學成之后,感到自己在仕途上不會有太大的成就,于是回到家鄉,一面授徒講學,一面自己著述。
王充所處的時代,雖然表面上顯得比較平靜,但仍舊潛伏著社會危機,階級矛盾也有所激化。西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口號,從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需要出發,把先秦儒家、陰陽五行思想糅合,改造為“天人感應”的神秘主義儒學,成了官方的正統思想。在這一基礎上帶有迷信色彩的讖緯之學在東漢時亦有所冒頭。讖,就是偽造上天所謂的文書,其中有預言、啟示之類;緯,就是用天人感應的神學理論去注解古籍。顯然,這種讖緯學說是充滿各種迷信的荒誕之說,其影響所及,使“眾書皆失實,虛妄之言勝真美”。王充對此“疾之無已”,因而奮筆著書。針對當時思想界的問題,他寫下了《大儒》、《譏俗》、《節義》、《政務》、《論衡》、《養性》等書?,F在保存下來的只有《論衡》一書?!墩摵狻贩?0卷,85篇(現存84篇),約30萬字,這是王充從34歲開始,前后用30多年時間,寫出的一部充滿戰斗精神的唯物主義哲學巨著。
《后漢書·王充傳》說他在寫這部書時,閉門謝客,拒絕一切婚慶喪吊的應酬。在他臥室的書架上,到處放著筆硯、刀和竹木簡,一有什么想法就隨時記下來。直到臨終才完成此書。王充解釋《論衡》這一書名時這樣說:“論衡者,所以銓輕重之言,立真偽之平。”《論衡》就是衡量言論得失和真偽之作。在這部巨著中,在對已成為官方思想的漢代唯心主義哲學和神學迷信進行的系統批判中,展現了王充的大無畏精神。同時對先秦以來的主要思想流派進行了評論,從思想的承繼關系中,對漢代思想作出總結。
王充晚年生活困苦,直到71歲去世時也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的著作。到東漢末年,經過蔡邕、王朗等人的整理,這位偉大而杰出的古代唯物主義思想家的著作才得以流傳后世,成為偉大而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王充一生從來沒有中斷過學習,他所取得的成就,驗證了活到老、學到老的重要意義。
智慧總結
做學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也是無窮無盡的,集中起來,離不開“有恒”二字。若要持恒,就要處理好讀書和做事的關系。能否做到持恒的關鍵在于你是否善于擠時間學習。
上一篇:堅持不懈,終成正果
下一篇:堅持忍耐,成就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