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分的收獲是陷溺的根源
原典
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
譯釋
不應享有的福氣,無故得來的財富,不是上天故意撒下的誘餌,就是人間的機關陷阱。為人處世過程中,如果不在這方面睜大雙眼,很難不落入這些險惡小人的圈套之中。
解讀
莫貪小便宜,謹防上當受騙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關于詐騙手段的消息,提醒大眾要注意防范,可不論官方如何曝光,國民如何防范,仍有很多人會上當受騙。誠然,騙子的詐騙手段花樣繁多,但如果我們只是被動地防范,很容易會被騙子牽著鼻子走,與其這樣,不如反思自己,思考一下為什么會上當受騙。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但是人本身又有極大的惰性,我們可以經(jīng)過漫長的等待之后,再收獲果實,可事實上,許多人更愿意想什么就擁有什么。不勞而獲是人性中的弱點,我們很多的錯誤決定和舉動都是因為想不勞而獲所導致的。
人為什么會很容易上當?就是想不勞而獲、想占人便宜的心理造成的,那些惡毒小人總會千方百計地給出一些誘惑,“意欲取之,必先予之”,也是他們設計騙人的手段。如果我們不設防,或者抱著那種“占便宜”的心理,就會陷入他們設計好的陷阱,付出巨大的代價。
司徒王允為了除掉董卓,就設計挑撥董卓與呂布之間的關系,他先是將貂蟬送給呂布,然后又設計讓董卓與貂蟬見面。董卓被貂蟬的美貌迷住,王允就借機將貂蟬獻上,當呂布前來質(zhì)問的時候,王允就假意說,董卓將貂蟬接走正是要為呂布娶親。呂布信以為真,便急忙返回,卻發(fā)現(xiàn)董卓霸占了貂蟬,呂布敢怒不敢言,只是懷恨在心。貂蟬不負王允囑托,在董卓與呂布之間逢迎做戲,挑撥二人之間關系,致使二人關系破裂,王允見時機成熟,便聯(lián)合呂布將董卓除掉。
在《三國演義》中,司徒王允就是看到董卓、呂布二人都好色,所以就使用了美人計,加上巧妙的算計,使二人不知不覺中計,最后成功地誅殺了董卓。歷史上沉迷于酒色,因小失大,算計與被算計的故事太多太多,足以讓我們引起足夠的重視。《菜根譚》中也講道:“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這段話很容易理解,不應我們享有的福氣以及無故得來的財富,不是上天故意撒下的誘餌,就是有人設下的機關陷阱。如果我們不加以防范,睜大雙眼,很少有不掉進這些陷阱中的。“鮮”,就是很少有的意思,說明了這種誘惑陷阱的可怕,一旦陷入必將付出巨大的代價。有些東西是我們的,永遠是我們的,誰也奪不去,不是我們的,無論我們?nèi)绾螐娗螅膊粫玫健K裕灰胁粍诙@的想法,更不要有貪小便宜的心理,擺正心態(tài),憑自己的努力去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做一個內(nèi)心純正的人。
公元前262年,秦兵伐韓。韓國不敵,商議獻出上黨向秦國求和,而上黨的郡守卻不愿降秦,而是向趙國稱臣,希望能夠聯(lián)合趙國共同抵抗秦國。消息傳回趙國,平陽君趙豹當下表示不可接受,沒有天上掉餡餅這樣的好事,而平原君卻認為:“發(fā)百萬之眾,而攻人國,逾年歷歲,未得一城,今不費寸縣斗糧,得十七城,此莫大之利,不可失也!”就這樣,趙王聽取了平原君的建議,接收了上黨。秦王大怒,立即發(fā)兵攻打上黨,趙國只好派出老將廉頗應戰(zhàn),雙方僵持于長平。秦將白起在范雎的建議下,用反間計使趙王用趙括換回老將廉頗,趙括指揮不當,使趙國四十余萬官兵全軍覆沒。此戰(zhàn)以后,趙國一蹶不振。
“利令智昏”,是后人為平原君貼上的標簽,其門下食客號稱三千,他也曾揚言:“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門下足矣”,就是說國家有難,自己門下的食客就可以為國家分憂解難,不必到外面去找。可真正到了國家有難的時候,平原君門下的三千食客竟連一個二十人的談判團都組成不了,而在最終組成的這二十人中,毛遂一個人完成了其他人沒有完成的事,促成了趙楚聯(lián)盟。
平原君的夫人,就是信陵君魏無忌的姐姐,信陵君像魏王建議發(fā)兵救趙,但是魏王不同意。在一籌莫展的時候,信陵君門下的食客出主意,上演了歷史上著名的“竊符救趙”,最終在魏、楚和趙的聯(lián)合下,大敗秦國,解了趙國的燃眉之急。
危機解除以后,趙王為了表示對信陵君的感謝,準備拿五座城池犒賞他,卻被他拒絕了。而平原君在此之前,還惦記著如何把功勞都攬在自己的身上去向趙王邀功,只是在其門下食客的勸說下才罷休的。
面對利益,我們都會心動,信陵君留趙十幾年,地位不及平原君,勢力不如平原君,但平原君門下的食客很多都跑來投奔信陵君,很多隱于市井的名士也都紛紛來投。信陵君之所以能得到這么多人的支持,并不是因為他有多么有錢有勢,而是因為他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
這和我們的日常交往是一樣的,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只有真心付出,才能換來別人的真心相對。如果抱著不勞而獲的心理,試圖付出很少的感情就讓對方全心全意為我們付出,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道德的。
不勞而獲的心理不光會讓我們上當受騙,還會讓我們道德淪陷,所以,我們在提防別人的詐騙陷阱時,還要避免使自己也陷入占人便宜的怪圈。
人生智慧
詐騙陷阱,就是利用我們愛占小便宜的心理,犯罪也都是想不勞而獲的結果。“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這些都是古人流傳下來的教訓和經(jīng)驗。我們現(xiàn)在應該明白,當巨大的利益突然擺在我們面前時,是不是就要考慮其中有什么陰謀了呢?
上一篇:鋒芒少露一點,處世多安一些
下一篇:須冷眼觀物,勿輕動剛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