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伏,也是一種力量
原典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譯釋
蟄伏的越久的鳥,會飛得越高,花朵盛開得越早,凋謝得越快。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可以免去懷才不遇的憂愁,可以消除急躁求進的念頭。
解讀
踏實穩健,一鳴驚人
一夜暴富的創奇經歷總是吸引著一大群人,這也是彩票抓住人心的原因。人人都有一夜成名的夢,卻總是忘記,量變的積累才會發生質變。在追求功利、人心浮躁的社會,大多數人都忘記了一句老話:“多少耕耘多少收獲”。能有很多收獲的人,在他們光鮮的背后,是只有自己才知道的辛酸與汗水,是多少艱苦歲月的磨煉,才成就今朝的人前敬仰。但是大部分人看不到,也不愿意去看。
蟄伏,是一種處世哲學。它告訴我們不要急功近利,要踏踏實實。鳥兒只有等待羽翼豐滿,才會擁抱藍天;花兒只有吸收足夠養分,才能開得鮮艷;莊稼只有經歷春的播撒、夏的雨潤、秋的辛勤,才會有豐收的笑顏。只有那些守正而待時,善于抓住機會且具有堅定志向的人,才最有可能走向成功。
痛苦的蟄伏和漫長的等待造就了他們堅毅的品質。這樣的人,當厚積薄發時,經歷過歲月的沉淀展現出來的精華才識,會發射出閃耀世界的光芒。
被譽為“非洲之子”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生于南非一個村莊里的一個顯赫家庭。青年時進入福特哈爾大學,這是一所專門為南非黑人設立的高等教育機構。但他因參加一場抗議活動而被學校開除,后來他到約翰內斯堡學習法律,成為科班律師。他和他的朋友、同為斗爭英雄的奧利弗·坦博創辦了南非第一家黑人律師事務所。
在約翰內斯堡的日子里,他開始積極參與反對歧視和種族隔離的斗爭。1944年,他成為解放運動組織非國大青年聯盟的創始成員之一,后來成為非國大的武裝組織“民族之矛”的領袖。
后來,他因“非法越境”和“煽動工人罷工”的罪名被捕,被判監禁五年。1964年,還在服刑的他與非國大其他活動分子在臭名昭著的“瑞佛尼亞審判”上被控陰謀顛覆政府,被判終身監禁,隨即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鐵窗生涯。在監禁期間,他曾與種族隔離政府官員秘密談判,最終于1990年2月11日重獲自由。
1993年,曼德拉與南非種族隔離制度時期最后一位白人總統德克勒克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94年,曼德拉迎來了人生的高峰,以絕對優勢當選為南非首位民選黑人總統。
曼德拉寬廣的心胸,推動飽經種族壓迫之苦的南非超越仇恨、走向和解,和平實現了民主過渡。他簽署《促進民族團結與和解法》,宣布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為南非此后的穩定與和解奠定了基礎。他在總統就職演講上說:“在這美麗的土地上,永遠永遠永遠也不要出現壓迫人,讓自由之聲響徹,愿上帝保佑。”
曼德拉一生為了種族平等而努力著,在監獄期間,妻子被捕,大兒子死于離奇車禍,他依然毫不妥協。他堅守著實現民主和自由的社會理想,希望在那樣的社會里,人人和睦相處,擁有平等的權利。曼德拉一生為這個理想而奮斗著。
曼德拉有感染力、號召力和頑強的斗志,他不畏挫折,不受威逼利誘,執著地追求和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曼德拉在他最美好的年紀被關進監獄,等到他出獄,已經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但是他并沒有虛度近三十年的牢獄生涯,相反,他利用這一段時間更加冷靜地思索了南非的將來。曼德拉一改往日激進的武裝暴力,而采取更加溫和的方式,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這就是蟄伏的力量。
人生智慧
懂得蟄伏的人,沒有焦躁之心,沒有懷才不遇的憤慨。蟄伏的人懂得積攢實力,厚積薄發。面對成功,他們更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收獲,更理性地享受成功的喜悅,蟄伏是急功近利的人往往經歷慘痛的失敗才能明白的深刻道理。
上一篇:虛懷若谷者,自可抵誘惑
下一篇:詩思野興,出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