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遇事虛懷觀一事,與人和氣譽群言。
【譯注】
遇事一定要虛懷若谷,認真觀察以判斷是非,切莫輕易表態;待人接物做到了和氣溫文爾雅,方能獲得眾口稱贊。這句話重在說明為人處世之道要謙和。
輯自《黟縣民間古楹聯集萃》。
【感悟】
徽商在經營的過程中高度重視“人和”,他們認為和才能生財,斗只會兩敗俱傷。所以,徽商又有“和商”一說。
【故事鏈接】
清代婺源商人畢周通曾接受鄰村故舊王某的存銀六十兩。王某死后,“人無知者”,沒有人知道存銀子這件事。但是畢周通專門設立一個賬本,記錄下存銀的年月及利息數。幾年過后,王某之子長大成人,畢周通便拿出原賬簿,將王某的存款連本帶利一并奉還,聞者無不嘆服。
【延伸閱讀】
“和”指的是內部的人事環境和外部的經營環境要和諧。徽商之所以能數百年稱雄海內,這與他們善良謙讓、互助互愛、不斷營造主客之間的和諧氛圍不無關系。明代文人是這樣描述徽商的:“家鄉故舊,自唐宋來數百年世系,比比皆是,重宗義,講世好,上下六親之施,無不秩然有序。”“千年之冢,不動一抔;千丁之族,未嘗散處;千載譜系,絲毫之紊。”如有一家人與族外人發生了爭議,“則一人爭之,一家爭之,一族爭之,并通國之人爭之,不直不已”。可見徽人團結互助的精神。重儒而不輕賈,賈儒并重,以義為利。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做基礎,所以徽商內部凝聚力很強,這也是徽商能成為十大商幫之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一篇:《世事讓三分天空海闊,心田存一點種子孫耕》原文解讀|譯文|感想
下一篇:《厚之一字,一生學不盡,亦做不盡也》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