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學·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原文、賞析、鑒賞
豫章故郡〔2〕,洪都新府。星分翼軫〔3〕,地接衡廬〔4〕。襟三江而帶五湖〔5〕,控蠻荊而引甌越〔6〕。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7〕;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8〕。雄州霧列,俊采星馳〔9〕。臺隍枕夷夏之交〔10〕,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11〕;宇文新州之懿范〔12〕,襜帷暫駐〔13〕。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坐。騰蛟起鳳〔14〕,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15〕,王將軍之武庫〔16〕。家君作宰〔17〕,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18〕,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19〕,得天人之舊館〔20〕。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21〕。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22〕。閭閻撲地〔23〕,鐘鳴鼎食之家〔24〕;舸艦迷津〔25〕,青雀黃龍之舳〔26〕。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27〕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28〕;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29〕。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30〕,纖歌凝而白云遏〔31〕。睢園綠竹〔32〕,氣凌彭澤之樽〔33〕;鄴水朱華〔34〕,光照臨川之筆〔35〕。四美具〔36〕,二難并〔37〕。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于日下〔38〕,目吳會于云間〔39〕。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40〕。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溝水相逢[41],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42],奉宣室以何年[43]?
嗟乎!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44],李廣難封[45]。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46];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47]?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48],處涸轍而相歡[49]。北海雖賒,扶搖可接。[50]東隅已逝,桑榆非晚。[51]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52];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53]!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54];有懷投筆[55],愛宗愨之長風[56]。舍簪笏于百齡[57],奉晨昏于萬里[58]。非謝家之寶樹[59],接孟氏之芳鄰。[60]他日趨庭,叨陪鯉對[61];今茲捧袂,喜托龍門[62]。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63];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64]!
鳴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65],梓澤丘墟[66]。臨別贈言[67],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68],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69];一言均賦,四韻俱成[70]。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71]。
[1]本篇選自清光緒蔣氏刊本《王子安集注》卷八。滕王閣故址在今江西南昌,前臨贛江,為著名的游覽勝地。唐貞觀三年,高祖子李元嬰受封為滕王,曾為洪州都督。此閣是李元嬰官洪州時所建,故稱滕王閣。王定保《唐摭言》卷五載:“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客,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談。’又報云:‘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十四歲作此文之說不可信。辛文房《唐才子傳》以為是王勃之父王福畤謫交趾時,王勃前往省父,路經洪州時所作。據此,此文當作于唐高宗上元二年秋。至于文中所提到的都督閻公,或以為即閻立本,《唐會要》卷七九《謚法上》“貞”條:“贈洪州都督、博陵縣子閻立本。”孟學士則為孟利貞,《舊唐書·文苑傳》有其傳。(王勃生平,見唐詩部分)
〔2〕豫章:郡名。漢豫章郡,唐改稱洪州。郡治在今南昌市。
〔3〕翼軫(zhen):都是星宿名。古代天文學家把星空和地上的區域聯系起來,某一星空對應某一區域,稱分野。豫章古屬楚地,當翼、軫二星的分野,見《越絕書·越絕外傳·記軍氣》。又《晉書·天文志上》謂豫章屬吳地,吳越揚州當牛、斗的分野,所以下文又言“龍光射牛斗之墟”。
〔4〕衡廬:衡州的衡山與江州的廬山,此作兩州的代稱。
〔5〕三江:泛指長江中下游。古時長江流經彭蠡之后,分三道入海,故稱三江。五湖:說法不一,一說太湖別名,見《國語·越語下》“戰于五湖”韋昭注;一說五湖非一湖,亦不在一地,見《史記·河渠書》“于吳,則通渠三江五湖”司馬貞索隱。
〔6〕蠻荊:古代楚國又名荊,因居南方僻遠之地,故稱蠻荊。這里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帶。甌越:古東越王都東甌,故稱甌越。今浙江東南部一帶。
〔7〕“物華”二句:物華天寶,言物的光華煥發為天上的寶氣。龍光,指寶劍的光輝。《晉書·張華傳》:張華見牛、斗之間常有紫氣,以問雷煥,煥曰:“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在豫章豐城。”華即補煥為豐城令。雷煥果于豐城獄屋下掘得寶劍一雙,一名龍泉,一名太阿。一贈張華,一留自佩。后來,這一雙寶劍化為兩條龍而去。這二句是借史傳的記載來贊美豫章這個地方。
〔8〕“徐孺”句:徐孺即徐孺子,名穉,后漢豫章南昌人。《后漢書·徐穉傳》:“陳蕃為(豫章)太守……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穉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這里喻地方主人特地接待外地來客。
〔9〕俊采:有才能的官員。采通寀。《爾雅·釋詁》:“寀,寮,官也。”
〔10〕臺隍:亭臺、城塹。
〔11〕棨(qi)戟:以赤黑色繒作套的木戟,為古代大官出行時所用的儀仗。〔12〕宇文新州:宇文為復姓,名不詳。新州,唐屬嶺南道,今廣東新興。此宇文時為新州刺史,與下文之王將軍、孟學士皆為座中賓客。懿范:美好的榜樣。
〔13〕襜(chan)帷:車上的帷幕。這里代指刺史所乘的車。
〔14〕騰蛟起鳳:《西京雜記》卷二載: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又載揚雄著《太玄經》,夢吐鳳凰集《玄》上。
〔15〕紫電青霜:《古今注》卷上:“吳大皇帝有寶劍六……二曰紫電。”《西京雜記》卷一:“高祖斬白蛇劍,刃上常若霜雪。”
[16]武庫:《晉書·杜預傳》:“朝野稱美,號曰杜武庫,言其無所不有也。”[17]家君:此指自己的父親。
[18]儼驂騑(fei):整理車駕的意思。古代駕車用四匹馬,車前一條轅,靠近轅左右的兩匹馬叫服馬,服馬兩邊的馬叫騑,也叫驂,見《禮記·曲禮上》孔穎達疏。
[19]長洲:《漢書·枚乘傳》枚乘說吳王:“修治上林,雜以離宮,積聚玩好,圈守禽獸,不如長洲之苑。”此以吳王之長洲苑喻滕王閣所在的林苑。
[20]天人:邯鄲淳曾贊美曹植,稱其為天人,見《三國志 ·魏志·王粲傳》裴松之注引《魏略》。此指滕王李元嬰。
[21]“層臺”四句:徐《徐氏筆精》卷三:“王勃《滕王閣序》云:‘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乃襲王艸《頭陀寺碑》,云:‘層軒延袤,上出云霓,飛閣逶迤,下臨無地。’又不獨‘落霞’、‘秋水’襲庾信也。”
[22]駭矚(zhu):驚奇的注視。
[23]閭閻:街道房屋。
[24]鐘鳴鼎食:鳴鐘列鼎而食,形容生活豪華奢侈。
[25]舸(ge)艦:揚雄《方言》卷五:“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謂之舸。”《玉篇》:“艦,版屋舟也。”
[26]青雀黃龍:《穆天子傳》:“天子乘鳥舟龍舟。”郭璞注:“舟皆以龍、鳥為形制,今吳之青雀舫,此其遺制。”舳(zhu):柁。《方言》卷九:“船后曰舳,舳制水也。”
[27]“落霞”二句: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七:“庾信《馬射賦》云:‘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王勃效其語,江左卑弱之風也。”俞成《螢雪叢說》卷下據《事始》謂落霞乃飛蛾,其說穿鑿,葉大慶《考古質疑》卷五駁之云:“蓋勃之言所以摹寫遠景,以言遠天之低,故鶩之飛,幾若與落霞齊爾……勃下句云‘秋水共長天一色’,亦以遠水連天,上下一色,皆言滕王閣眺望遠景在縹渺中如此奇也。故當時以其形容之妙,嘆服二句,以為天才。縱使方言以蛾為霞,而野鴨逐飛蛾食之,形于賦詠,何足為奇?”
[28]彭蠡:湖名,即今江西境內的鄱陽湖。
[29]衡陽:地名,在今湖南。衡陽有衡山,相傳大雁南飛至衡陽而止,故衡山有回雁峰。
〔30〕爽籟:簫管之類的樂器。《文選》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爽籟警幽律”,李善注:“《爾雅》曰:‘爽,差也。’簫管非一,故言爽焉。”
〔31〕白云遏:《列子·湯問》:“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32〕睢(sui)園:漢梁孝王的菟園。菟園多竹。《水經注·睢水》:“睢水又東南流,歷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園也。”枚乘《梁王菟園賦》:“修竹擅欒,夾池水,旋菟園。”
〔33〕彭澤:東晉陶潛曾為彭澤縣令,后辭官歸隱田園,作《歸去來辭》,中有“攜幼入室,有酒盈樽”之句。
〔34〕鄴水:鄴城曾為曹魏的都城。《文選》曹植《公讌詩》:“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朱華指荷花。
〔35〕臨川:南朝宋謝靈運曾為臨川內史。《宋書·謝靈運傳》:“博覽群書,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36〕四美: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
〔37〕二難:指賢主、嘉賓,二者同時難得。
〔38〕日下:《世說新語·夙惠》載: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因問:“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次日宴會又問之,答曰:“日近。”元帝異之,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后以日下指長安。
〔39〕吳會:吳郡、會稽郡的合稱,泛指今蘇南、浙江一帶。云間:《世說新語·排調》載荀隱、陸機俱會張華坐,張令二人勿作常語,陸曰:“云間陸士龍。”荀曰:“日下荀鳴鶴。”陸機字士龍,荀隱字鳴鶴。因陸機為吳人,后遂以云間稱吳郡。
〔40〕天柱:《神異經》:“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北辰:北極星。
〔41〕溝水相逢:一作“萍水相逢”,喻人聚散不定,偶然相逢。古詩《白頭吟》:“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42〕帝閽:神話中主管天門的人。《楚辭》屈原《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王逸注:“帝,謂天帝也。閽,主門者也。”這里借指朝廷。
〔43〕宣室:漢未央宮的正殿。《史記·賈生列傳》:“后歲余,賈生(誼)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
[44]馮唐:漢文帝時,馮唐為中郎署長、車騎都尉,景帝時為楚相,免官家居。武帝立,求賢良,有人舉薦馮唐,時已九十余,不能復為官。見《史記·馮唐列傳》。
[45]李廣:漢代名將,善騎射,武帝時多次出擊匈奴,匈奴人稱之為“漢之飛將軍”,然始終沒有能立功封爵,武帝說他“數奇”,后因出軍迷失道而自殺。見《史記·李將軍列傳》。
[46]“賈誼”句:《史記·賈生列傳》:“賈生名誼,洛陽人也……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47]“梁鴻”句:梁鴻字伯鸞,東漢扶風平陵人。過京師,作《五噫》之歌,章帝聞而非之,鴻乃變姓名,與妻子居齊、魯之間。又適吳,為人賃舂。見《后漢書·逸民傳·梁鴻》。海曲,海邊。明時,指政治清明之時。
[48]貪泉:晉吳隱之任廣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有水名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隱之至泉所,酌而飲之,賦詩云:“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清操愈厲。見《晉書·良吏傳·吳隱之》。
[49]涸轍:干涸了的車轍。典見《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50]“北海”二句:《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即北海。扶搖,飚風。
[51]“東隅”二句:東隅,日出處。桑榆,日落處。典見《后漢書·馮異傳》,光武帝降詔勞馮異曰:“始雖垂翅回谿,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里喻失之于以往,補之于未來。
[52]“孟嘗”二句:孟嘗字伯周,會稽上虞人。策孝廉,為合浦太守,以廉潔著稱。后因病隱處窮澤,桓帝時,尚書同郡楊喬上書薦嘗,竟不見用。見《后漢書·循吏傳·孟嘗》。
[53]“阮籍”二句:《晉書·阮籍傳》:“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年跡所窮,輒慟哭而反。”
[54]“請纓”二句:《漢書·終軍傳》載:終軍字子云,濟南人。南越與漢和親,乃遣終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人朝。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時年二十余。《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55]投筆:《后漢書·班超傳》:“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56]宗愨:《宋書·宗愨傳》載:愨字元干,南陽人。愨年少時,叔父宗炳問其志,愨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57]簪笏:簪和笏都是官場服用之物,故以代指官職。
[58]晨昏:《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清,昏定而晨省。”鄭玄注:“定,安其床袵也,省,問其安否何如。”
[59]謝家寶樹:《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安)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謝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此處寶樹即指玉樹,以喻佳子弟。
[60]孟氏芳鄰:劉向《列女傳·母儀篇》載:孟軻童年時,其母為培養他的好品德,曾經三次遷居,最后定居于學宮附近。
[61]“趨庭”二句:《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鯉謂孔鯉,孔子的兒子。“趨庭鯉對”遂用作接受父教之典。叨陪:謙詞,意謂不敢比附。
[62]龍門:《后漢書·李膺傳》:“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63]“楊意”二句:《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又載:“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說,飄飄有凌云之氣。”楊意即謂楊得意。此處意為空有凌云之才卻遇不到楊得意這樣的人推薦。
[64]“鐘期”二句:《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鐘期即謂鐘子期。這里以伯牙自喻,以鐘子期喻閻公,“流水”為“高山流水”的簡略,以奏“高山流水”,喻指賦詩作文。二句說既遇知音閻公,愿在宴會上作賦。
〔65〕蘭亭: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節,王羲之與孫統、孫綽等四十一人宴于會稽山陰之蘭亭,行祓褉之禮,并作有《蘭亭集序》。
〔66〕梓澤:西晉石崇金谷園的別名。《晉書·石崇傳》:“崇有別館,在河陽之金谷,一名梓譯。”石崇亦常與一幫文人在金谷園宴會賦詩。
〔67〕贈言:《說苑·雜言》:“子路將行,辭于仲尼。曰:‘贈汝以車乎?以言乎?’子路曰:‘請以言。’”這里指作序。
〔68〕登高作賦:《韓詩外傳》卷七:“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賦。’”《漢書·藝文志》:“傳曰:‘不歌而誦謂之賦,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
〔69〕“恭疏”句:疏,陳述。引,序。意謂恭敬地寫了這篇短序。
〔70〕“一言”二句:古人詩會,每人分一字為韻去作詩,即“一言均韻”。詩兩句為一韻,四韻即為八句。王勃所作《滕王閣》詩如下:“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71〕潘江、陸海:鐘嶸《詩品》卷上:“余嘗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潘謂潘岳,陸謂陸機。這里指潘岳、陸機一樣如江海浩瀚之才華。
王勃此文雖然主要記述的是閻公任洪州都督時在滕王閣的一次宴會,但也同時抒發了自己的抱負以及懷才不遇的苦悶。此文將記事、寫景、抒情三者結合在一起,融會得十分得當,感人至深,因而成為膾炙人口的佳作。韓愈《新修滕王閣記》說:“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指王勃的《序》、王緒的《賦》、王仲舒的《修閣記》)等,壯其文辭,蓋欲往一觀而讀之。以忘吾憂。”此篇為駢體文,對偶工整,辭藻典麗,聲調諧和,而又通篇一氣呵成,氣勢奔放自然,略無堆砌雕琢之弊,是王勃駢體文的代表作。洪邁《容齋四筆》卷五說:“王勃等四子之文,皆精切有本原,其用駢儷作記、序、碑碣,蓋一時體格如此。”
上一篇:《魯迅·秋夜》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四、小說·搜神記·紫玉》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