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王安石·登飛來峰》原文、賞析、鑒賞
飛來山上千尋塔,〔2〕聞說雞鳴見日升。〔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4〕
〔1〕飛來峰又名靈鷲峰,在浙江杭州靈隱寺前,傳說東晉時印度高僧說它像天竺國的靈鷲山,但不知何時飛來,故名。峰高二百米,多峭壁巖洞,保存五代至宋元時的摩崖石刻造像三百余處。仁宗皇祐二年夏,王安石知鄞縣(今浙江寧波)任滿回鄉,途經杭州游覽西湖,登飛來峰,作此詩。(王安石生平,見宋詞部分)
〔2〕千尋塔:高塔,千尋形容其高,古代八尺為尋。
〔3〕“聞說”句:傳說雄雞一叫在塔上就可以看日出。
〔4〕緣:因為。
為了觀看旭日東升,詩人登上飛來峰,又登上飛來峰上的千尋塔,立足點在最高層,高瞻遠矚,才不會為浮云遮蔽。詩人通過生動的形象,表述了他的思想、抱負,并涵蘊深刻的哲理。詩中的意象具有普遍的適應性,所以歷來為讀者所吟詠和稱道。
上一篇:《宋代文學·李綱·病牛》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王維·相思[1]》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