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唐寅·落花詩(其二十二)》原文、賞析、鑒賞
花落花開總屬春,開時休羨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髏冢,就是紅樓掩面人。山屐已散休礬蠟〔2〕,柴車從來不須巾〔3〕。仙塵佛劫同時盡〔4〕,墜處何須論廁茵〔5〕。
〔1〕《六如居士全集》新版《唐伯虎全集》附錄一條佚事:唐寅在桃花庵種半畝花,多是牡丹,邀好友蘇州才子文征明、祝允明來飲酒賦詩,通宵達明,時而痛哭。花落則一一細拾,裝入錦囊,葬于藥欄東側,作《落花詩》送之。《落花詩》共三十首,這是第二十二首。
〔2〕“山屐”句:古代貴族登山的屐制作講究,為求舒適、防水、耐磨,要打一層礬和蠟。謝靈運說:“不知平生能蠟幾量屐?”意謂人生短促,穿不壞幾雙屐。唐寅則說根本就不用那種貴族的登山屐。
〔3〕“柴車”句:柴車,簡陋的車,又名棧車。巾,帷飾,布簾。此句意為柴車根本用不著裝飾。
〔4〕仙塵:仙界和凡間。佛劫:佛和盜賊。
〔5〕廁茵:糞廁和花茵。用范縝《神滅論》“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散,有落廁中,有落茵上”句意。
現實中的唐伯虎,并不像“三笑點秋香”故事里說的那么瀟灑愜意,而內心有其苦悶和不平。在這首詩里,他說,花開花落尋常事,用曠達來舒解悲涼,用富貴貧賤終將同歸于盡來超越不平,完成最后的平等,管它身后是落在茵上,還是落在廁中,都“無所謂”了。
上一篇:《蕭紅》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宋代文學·蔣捷·虞美人》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