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劉子翚·汴京紀事(其七)》原文、賞析、鑒賞
空嗟覆鼎誤前朝,〔2〕骨朽人間罵未銷。夜月池臺王傅宅,〔3〕春風楊柳太師橋。〔4〕
〔1〕《汴京紀事》是劉子翚的一組七言絕句體的政治抒情詩,共二十首,通過抒寫靖康事變汴京淪陷前后的景象,表達內心的感情,在南宋廣為流傳。這是其中的第七首。劉子翚(hui公元1101~1147),字彥沖,自號病翁,崇安(今福建縣治)人。理學家。曾通判興化軍,因病歸隱武夷山。
〔2〕覆鼎:鼎是國家寶器,覆鼎是打翻寶器,錢鐘書注:“出于《易經》里《鼎》卦的爻辭,指誤事失職的大臣。”前朝,指徽宗朝(公元1101~1125)。
〔3〕池臺:池塘和樓臺。王傅宅:太傅王的宅第。王于徽宗朝曾任宰相,封太傅,專權貪婪,斂財不擇手段,在汴京建有方圓數里的宅第,建筑豪華。被稱為禍國殃民的“六賊”之一。
〔4〕太師橋:太師蔡京宅前的橋。蔡京是徽宗的寵臣,也曾任宰相,封太師,被稱為禍國殃民的“六賊”之首。
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譴責誤國的權臣王和蔡京。詩人以“夜月池臺”來狀寫“王傅宅”,以“春風楊柳”來狀寫“太師橋”,顯示他們的豪華和風光,這是曲筆,不言自明。這正表現他們弄權枉法,侵吞國庫,搜刮民財,營造府第,過著奢侈的生活,造成國家的覆亡。作者認為這些禍國殃民的賊子,即使尸骨腐爛仍將永受人民的唾罵。讀罷全詩,再看那“夜月池臺”、“春風楊柳”,便能體會其辛辣的諷刺之用心了。
上一篇:《唐五代文學·柳宗元·江雪》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沈從文》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