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詩經》·墻有茨(鄘風)》原文、賞析、鑒賞
墻有茨,不可埽也〔2〕。中冓之言〔3〕,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墻有茨,不可襄也〔4〕。中冓之言,不可詳也〔5〕。所可詳也?言之長也。〔6〕
墻有茨,不可束也〔7〕。中冓之言,不可讀也〔8〕。所可讀也?言之辱也〔9〕。
〔1〕這是諷刺宮廷中丑行的詩,列為《鄘風》的第二篇。茨(ci):即蒺藜,蔓生帶刺的野生植物。
〔2〕 埽:同“掃”,掃除。
〔3〕中冓(gou):宮中內室。陳奐《詩毛氏傳疏》:“中冓,當為宮中內室?!?/p>
〔4〕襄:通“攘”,除去。
〔5〕詳:詳細地說。朱《集傳》:“詳,詳言之也?!?/p>
〔6〕長:指說來話長。
〔7〕束:捆起來丟掉?!睹珎鳌罚骸笆ブ??!?/p>
〔8〕讀:指說出口。
〔9〕辱:可恥。
這首詩尖銳地諷刺了宮廷中統治者的丑行,并不直接寫宮廷中一件件淫亂、污濁之事,而以人人厭惡的墻上的蒺藜作比喻,說這些丑行抹也抹不掉,掃也掃不除,而且丑得令人無法說出口。作者用旁敲側擊的手法,寫出宮廷丑行之多、之丑,丑得難以形容,難以說出口。全詩三章內容相同,每章只更換數字,以重章疊唱的方法,反復詠唱,來加強主題。
上一篇:《周立波》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元代文學·王冕·墨梅》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