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辛棄疾·鷓鴣天》原文、賞析、鑒賞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1〕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2〕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仆姑。〔3〕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4〕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5〕
〔1〕本篇也寫于作者被削職閑居之時。題序作“戲作”,其實并非戲作,而是以往事回憶和感慨,抒發心中的積郁和不平,是一首政治抒情詞。(《鷓鴣天》詞調介紹,見晏幾道詞)
〔2〕“壯歲”二句:壯歲,年輕時期。擁萬夫,作者二十一歲聚眾二千人參加耿京抗金義軍,任掌書記。耿部曾發展到二十五萬人,后作者收集這支義軍余部萬人南歸,所以說旌旗擁萬夫。錦襜(chan)突騎,著錦衣的馬隊。下句指當初奉耿京之命奉表南來朝見宋高宗,在渡江時聞耿京為叛徒張安國殺害,便約集五十人,飛騎突襲金營,時金營五萬人,張安國正與金將酣飲,乃俘縛而歸,金兵追趕不及。后獻俘于建康,斬張安國于市。其時棄疾二十三歲,此事轟動一時。
〔3〕“燕兵”二句:燕兵,指金兵。當時金國京城在幽燕。娖,整頓。銀胡觮,銀色箭袋。漢,指義軍。金仆姑,箭名。二句意為金兵夜里還在整理箭袋,我軍在拂曉時已發動進攻突入敵營。一說燕兵指義軍。
〔4〕“春風”句:意為春天使萬物復蘇,卻不能染黑我的白髭須。
〔5〕“卻將”二句:萬字平戎策,指辛棄疾所上《美芹十論》、《九議》等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方略。東家,東邊鄰居。種樹書,學栽花種樹的書。二句意為南歸以后曾一再上書給皇帝和宰相陳述抗敵的建議,換來的卻是閑置不用,只讓我在鄉下跟鄰居學栽花種樹。
本篇上片追憶青年時代的壯舉,突出舍身報國的英雄豪氣;下片嘆息年華不再,壯志難酬,滿腔報國熱血,只換得退休歸耕。全詞通過回憶和現實對比,追昔撫今,抒發了愛國志士被壓抑的不平之氣,感慨極為深沉。
上一篇:《宋代文學·晏幾道·鷓鴣天》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遼金文學·蔡松年·鷓鴣天》原文、賞析、鑒賞